新规下的区域白酒:生死局还是新天地?
作者 王静娟
发表于 2025年7月

2025年5月,新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生效,“公务接待不上酒”的要求如一道惊雷,打破了白酒行业的平静表象。一线名酒率先有所反应,股价应声下跌。与2012年“八项规定”引发的行业地震不同,此次白酒板块调整幅度相对温和,但市场悲观情绪仍在蔓延。

从另一个角度,在这场看似针对高端酒的政策风暴中,区域白酒企业却被推入一场更为复杂的生存博弈。一面是传统“政商酒”模式遭遇釜底抽薪,一面是百元以下大众消费市场迎来爆发机遇——区域白酒的生死转型,正在政策倒逼下加速上演。

区域酒企的“冰火两重天”

徐新(化名)在湖北的一个县城里经营着一家酒类专卖店,平时主要靠团购销售产品。他积累的客户中,有不少是公务用酒的需求。如今新条例一出,对他生意的影响不言而喻,“现在只能接一些散客的单,跟前几个月相比销量下降非常明显,所以当务之急是把手中囤的货赶快清出一些,往后估计更难销售。”

据了解,此次新条例在落地实施过程中相当严格,范围从公务人员扩大到国企单位等,在白酒行业掀起巨大波澜,对于以公务消费渠道为主的酒商影响较大。对部分区域酒来说,新条例切断了其在本地及周边政商务接待的核心场景,导致此前通过政务赠酒带动企业客户,形成消费传导链的模式被击垮,从而面临销售困境。

然而,并非所有区域酒企都陷入寒冬,部分地区的口粮酒品牌因政务消费占比较小,不仅不受影响,还可能迎来新机遇。比如天佑德酒于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新条例对区域名酒的影响相对较小,公司产品结构的主力也是民生消费产品,公司通过加快实施县域化策略,积极应对影响。另有消费数据显示,在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百元价位带白酒销量还在持续增长,与高端酒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分化背后,是区域酒企长期形成的生存模式不同。

本文刊登于《南都周刊》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