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在变。随着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等新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商业向善正悄然重塑新商业文明的基因与血脉。尤其是在国家全面推动“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企业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更需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助力经济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双碳”战略、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步成为衡量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商业向善”不仅关乎企业对社会的回馈,更是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市场信任、吸引优质资本的重要路径,正逐步演化为企业核心战略的一部分。
2025年5月,南都·湾财社联合悦尔公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启动《寻访“商业向善的力量”》系列行动,持续走进企业、对话高管,共话“商业向善”的发展逻辑与时代命题。不仅关注企业的公益行为,更聚焦其在商业模式、社会影响力与可持续创新等维度的综合贡献,发掘标杆力量,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近日,南都·湾财社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悦尔公益理事芮萌进行了深度对谈,围绕“商业向善”的定义逻辑、全球视角下的实践差异及中国企业的战略机遇展开了系统探讨。
打破商业与公益的“二元对立”
南都·湾财社: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商业向善”这一概念提出已久,但至今尚无统一定义。您如何理解它的核心内涵?
芮萌:我的理解是,商业向善就是用商业的逻辑解决社会问题。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或单纯的公益捐赠,而是以市场机制为工具,撬动资源、整合能力,有效应对社会痛点,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一直记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只有当一个社会问题被转化为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它才能被真正解决。商业向善的核心就在于此。
我认为,商业向善不是盈利之后的“锦上添花”,也不是对社会责任的被动补偿,而是一种自我进化的战略选择。从西方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最初的CSR更多是出于“做好事”的朴素动机。而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将社会价值嵌入商业模式本身,反而能创造更大的长期利益。
商业向善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过程,它打破了商业与公益的“二元对立”。这不是“要么赚钱、要么向善”的选择题,而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企业在实现利润的同时也在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正是它的真正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