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7日,秦岭之巅还笼罩在风雪之中,山脊两侧的沟壑如巨兽獠牙般密布,一场生死营救正在“鳌太线”进行……
牛马救援队队长董博紧攥着对讲机,声音沙哑:“发现脚印踪迹!大家兵分两路走,中午在河道尽头汇合。”临近中午,对讲机里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找到了!活着!”失联10天的孙亮,终于在鳌太线2800 米营地下方获救。当救援队员走近,他翕动的嘴唇艰难地挤出几个字:“有吃的吗?”
这是董博在鳌太线救援5年以来,第一次找到存活者。
鳌太线是什么?
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秦岭是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所以鳌太线又被称为“中华龙脊”。这条线路全长大约170公里,中途需要翻越10余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徒步穿越整条线路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对挑战者的身心是极大挑战。但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鳌太线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可驯服的野性。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描述穿越鳌太线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鳌太线的地质基底,堪称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经典之作,山脊及周边区域保留着丰富的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其中的标志性地形“石海”,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巨大花岗岩块堆砌而成,杂乱无章的巨石延绵数十公里,像一阵阵凝固的黑色浪涛。这些石海不仅是冰川退缩的见证,更成为徒步者的天然障碍,攀爬时需要在锋利岩棱间寻找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的段建军解释过其中的危险:“很多人以为这些石头脚一抬就能跨过,但3500米海拔之上,恶劣天气早已让人失去平衡力,很可能这一脚就滑在石缝里掉下去,有些石头有三四米高,屋子那么大。”此外,鳌太线上还有刀刃状的狭窄山脊——“刃脊”,横切行走时,会面临强风与滑坠风险。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直到鳌山,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砾块遍布,徒步者稍有不慎脚部就会受伤。
雪山怪石彰显自然的凌厉,植物、动物同样在石缝与薄土中传递着进化的史诗。这条“中国最虐徒步线路”保存了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山脚是温带落叶林,海拔2300~3200米是冷杉林,3200米以上则是高山草甸与寒漠带。其中,海拔3150米的冷杉林尤为独特,低矮的冷杉在石缝中扭曲生长,形成天然盆景般的奇观,被驴友称作“盆景园”。在海拔2800米的营地,穿越者还有机会邂逅珍稀野生动物羚牛和大熊猫,以及花上百年时间才长到巴掌大的太白山雪灵芝……



其实,这条线路的发现时间并不久,也很偶然。开辟这条线路的陈铮在圈内被称为“打开鳌太线潘多拉魔盒”的人。2001年9月30日,时任陕西省登山协会主席的陈铮带领一支50人的队伍,在探险时无意间发现了鳌太线。当时的活动由《三秦都市报》等媒体组织,初衷是寻找户外探险节目的拍摄地,不过受限于当时户外文化尚未全面普及,鳌太线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专业圈层。2002年,陕西省登山协会在国内首本户外杂志《户外探险》上发布了穿越鳌太的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