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正加速从“产品出海”迈向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国际市场的专利狙击与标准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必须直面的关键课题。
提前布局,才是坚实盾牌
近日,电池企业欣旺达在海外市场遭遇专利诉讼风波。郁金香创新(Tulip Innovation)声称欣旺达侵犯其两项专利,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向欣旺达旗下多家公司发出禁令,要求相关产品停止在德国销售。
郁金香创新是韩国LG新能源和日本松下发起设立的电池专利池(专利权人通过协议方式将各自拥有的专利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专利集合,并授权给第三方使用)。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郁金香创新已经对包括欣旺达在内的3家中国电池企业提出专利诉讼。
在业内看来,这家专利池成立的核心目标显然指向了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中,全球市占率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就有6家中国企业入围。今年1—5月,这6家企业的市占率合计达68.4%,而包括LG新能源在内的4家入围日韩企业的市占率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动力电池作为关键组件,其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军雷告诉本刊记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正试图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维持市场地位,并利用专利诉讼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段之一。
几年前,宁德时代曾经历一次类似的诉讼。当时三菱化学子公司 MU Ionic Solutions株式会社指控,特定型号欧宝汽车上搭载的由宁德时代生产的锂电池侵犯其欧洲专利,最终以当地法院裁定对方专利无效,进而双方和解告终。
“我们前后和对方拉锯了近3年,在每一个专业环节上,如果不抠透抠细把它做实,结果就可能发生变化。”回顾这段经历,宁德时代首席知识产权官孙明岩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应该尊重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此外,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应对能力同样重要。
经历这场诉讼后,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信心愈发充足。“完善的专利布局加上团队在实战中积累的全方位能力,让我们有信心应对各种知识产权挑战。”孙明岩的话语中透着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