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成“黄金三角”
作者 宋杰
发表于 2025年8月
视觉中国

“上周刚替一家欧洲车企招聘智能座舱研发负责人,开出120万年薪外加项目分红的诱人条件。岗位要求既能熟悉德语技术文档,又能理解中国车主对智能交互诉求。现在看,目标人选大都被公司用优厚待遇加期权绑定,少数愿意接触外面机会的人选手上都不缺offer。” LHH FESCO领禾中国招聘业务总经理周铁成,翻着手里的岗位需求清单对记者说。

当前人才市场上,高端人才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企业为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薪酬福利方案不断升级。这些热招的高端岗位究竟有哪些新特点?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又有何变化?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人力资源机构及企业,一探究竟。

大项目引才,AI博士成焦点 

产业升级浪潮中,新能源、高端制造与生物医药构成人才争夺的“黄金三角”。

“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方面已领先全球,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急需既掌握核心技术又深谙本土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作为20 年人力资源行业从业者,周铁成向记者介绍,这类岗位不仅提供具备竞争力的底薪,更注重长期激励。

以某新能源品牌为例,其为核心技术人员设计的“项目盈利后持续分红”机制,将人才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深度绑定。这种激励模式在外企高端人才招聘中已成标配。

生物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则呈现出鲜明的“全生命周期”特征。周铁成以某跨国药企的中国区扩产项目为例说明:“这个5~6年的长周期项目,从土地获取、厂房建设到投产运营,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专业人才。在建设期需要厂房设计、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设备管理等技术人才;投产前则要搭建完整的人力、财务、法务等职能体系;产品获批后,更要组建覆盖医院、药店等渠道的专业营销团队。”

新加坡生物制药企业星生未来(广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星生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正是这种人才需求的体现。公司CEO黄宇翔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已在广州设立子公司,聚焦生物制药研发领域,尤其侧重细胞治疗方向,当前正大力招募具备资深行业经验的研发人才,以快速推进科研业务落地。

黄宇翔明确表示,公司优先考虑曾任职于生物领域外资企业或国内大型合资药企的从业者。“这类人才在制度执行、理念落地和团队执行力方面的经验,能直接助力我们快速搭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体系。”

黄宇翔介绍,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国际化特征,因此公司聘请的博士多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