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举旗帜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汇聚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 当的青春力量
发表于 2025年8月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欢迎学联代表提出意见。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肩负时代重任,锐意改革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团结引领各族各界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汇聚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力量。

一、过去五年的青联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一代,对建强青联组织、做好青联工作寄予厚望,对青联工作和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青联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各级青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党的要求,把牢政治方向,全面履职尽责,锐意深化改革,青联组织和青联工作呈现崭新面貌。

(一)把牢政治“定盘星”,高举旗帜紧跟党走更加坚定。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完善青联组织政治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引导各级青联组织和青联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严格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自觉把牢青联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党中央战略部署统领工作,主动融入大统战工作格局,自觉从大局出发谋划和推动青联工作。

(二)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青年人心力量更加有效。加强各族各界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实施青春赓续红色血脉工程、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引导广大青年满怀信心跟党走、团结一致向前进。深化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组织700多万名各族青少年参加融情交流、进行书信结对。拓展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团结凝聚,深入实施“千联万聚常引”工程。发展壮大港澳台青年爱国力量,深入开展“港澳青年看祖国”、海峡青年论坛等活动,有效加深港澳台青年对祖国的了解和认同。增进海外中华青年血脉亲情,开展“青暖华夏”等主题活动,覆盖华人华侨青年、华裔新生代、海外留学生等近40万人次。

(三)唱响奋斗最强音,动员青年建功立业更加扎实。围绕科技创新,组织化开展“青年科学家百城行”等活动,动员青年科技人才超15万人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累计培训18万余人次,因地制宜帮销农产品超17亿元。围绕绿色发展,带动青少年广泛参与“保护母亲河”、“青春守护中国粮”等环保实践。围绕社会服务,组织数以千万计青年志愿者投身应急救援、防汛抗旱、疫情防控、赛会保障等急难险重任务。围绕卫国戍边,推动西部计划扩容增效,组织动员2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扎根基层,助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围绕对外交流,连续3年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组织实施“红色研学之旅”、“未来之桥”等国际交流项目,中国青年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和青年议程引领力持续提升。

(四)紧扣工作生命线,服务青年急难愁盼更加精准。走进青年倾听心声,开展青联委员走基层、委员与界别青年“面对面”等活动,推动青联委员经常性走进青年、了解青年,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助力青年成长发展,12355青少年服务台累计为270万人次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希望工程为140余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提供资助。反映青年现实诉求,推动各级青联组织和青联委员聚焦青少年重点问题,提交提案、建议及各类信息2.2万余件,推动国家层面出台惠青政策法规200余项。

(五)激发改革新动能,塑造青联组织形象更加过硬。推动青联组织向县级延伸,累计推动1906个县(市、区、旗)依章程成立青联,覆盖率达66.8%。坚持和完善团体会员制,推动各省级青联根据本地青年群体变化调整优化团体会员结构,新增57个,退出41个;指导地市级青联新培育会员团体1000余个。活跃青联界别工作,加强界别工作委员会建设,构建“一界一品”工作格局。纵深推进从严治会,出台青联委员作风建设专门规定,严肃纪律执行,严格委员考核,引领各级青联委员在严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各位委员,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刻感到,青联组织取得的成绩、实现的变化,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这里,让我们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以青春的敬礼!同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联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青联改革发展倾注心血、挥洒汗水的青联委员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与党中央的要求和青年的期待相比,青联工作和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