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欣欣以青春之力守护碧水清波
作者 张惠清
发表于 2025年8月

经过处理的清水正在排入河道,阳光洒在水面上像碎金一样。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旗下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环水务”)技术研发中心主管崔欣欣眼眸里,闪烁着与水波同样明亮的光——那是对水务事业的热爱,更是对“绿色”未来的无限憧憬。

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自成立之初,即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宗旨,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从清华园的环境科学实验室到中国节能污水厂的沉淀池边,崔欣欣笃定前行,用六年时间,在环保水务领域刻下了属于青年科研者的创新印记。在污水处理技术创新的环保赛道上,这位“90后”青年技术骨干积极投身公司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工作,参与绿色低碳技术、水厂智能化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复合型絮凝剂cPAFC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项目;参与污泥低碳干化焚烧工艺系统模拟优化与实验研究;作为中环水务提质增效青年突击队队长开展污水厂设备能耗摸排与全流程效能分析工作……助力每一项技术成果都成为国家“双碳”目标落地的细小支点。

每当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使污水变为碧水清波,她便愈发理解“绿水青山”四个字的分量,前行的步伐更加自信而坚定。

守护绿水青山,让每一滴污水都回归清澈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高考后,崔欣欣怀抱着对环保事业的理想与热情,以第一志愿填报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并被顺利录取,踏上了环境领域的学习道路。她坚定地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份‘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业”。“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的院训不断激励着她,“作为环境人,我希望能够在环保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校期间,崔欣欣系统学习了水污染控制、固废处理、大气污染与控制等理论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借优异成绩被保送研究生后,她进一步主攻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与新污染物治理方向的研究,不仅夯实了专业根基,更深刻认识到——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固然重要,但科研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

“环保技术不仅是纸上的公式,更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实战利器,技术价值最终在产业实践中才能真正绽放。”崔欣欣说。

毕业前夕,崔欣欣参加了中国节能在清华大学的宣讲会。“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是环保领域的‘国家队’,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与生态文明思想下的使命担当深深吸引了我。”2019年硕士毕业后,她入职中国节能旗下中环水务技术研发中心,期冀“能够将自己专业所学与国家绿色发展需求结合”。

彼时,我国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水环境问题仍存,治理需向深层推进。作为水务行业综合服务商,中环水务聚焦这一重大需求,为各地政府及产业集团提供水业咨询、技术方案、投资建设、运营等全链条服务,业务覆盖水源、供水、污水、再生水及污泥处理等领域。

“水务行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城市每天产生千万吨污水,如果得不到科学有效地处理,将直接威胁水生态安全。”崔欣欣告诉记者,选择在水务领域工作,一方面与她硕士期间的研究有所关联,另一方面也是源于一种紧迫感——我国污水处理率虽已提升至97%以上,但“高能耗、低智能、难循环”仍是行业痛点。

“环保水务看似‘传统’,实则是技术迭代极快的领域——污水提标、资源回收、低碳运行等课题,都需要持续创新突破,这与我的职业追求高度契合。”在中国节能的沃土上,崔欣欣希望发挥自身所长,参与到这些一线难题破解的工作中,参与到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中,参与到绿水青山和美丽中国建设中,“让每一滴污水都回归清澈”。

开拓创新,突破絮凝除磷剂核心技术

甫一加入中国节能时,这位清华硕士面临的第一道“考题”,是“思维模式的重构”和“目标导向的切换”。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