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长江一定会成为江豚的乐园,它们将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繁衍,成为长江生态系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这份坚持和信念,支撑着我们在江豚保护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我国长江南京段的水域上,生活着一群可爱而珍稀的精灵——长江江豚。它们灵动的身影、憨态可掬的模样,是长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江豚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江豚保卫战中,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爱与执着,为江豚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他就是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
十余年间,姜盟全身心地投入到长江江豚保护事业中,他带领协会成员在长江边设立宣传点,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普及江豚保护知识;他们组织志愿者开展江豚监测和巡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捕捞等破坏江豚生存环境的行为;他们还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江豚保护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姜盟曾荣获中国水生动物保护海昌科普奖、全国江豚保护先进个人、南京最美生态环保人。他被聘为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动物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主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中国物种专家组成员、科普中国特聘专家。在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姜盟入选“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名单”。
从热爱到行动,从记者到志愿者
姜盟回忆,童年时期的他就阅读了大量野生动物科普书籍,被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朱鹮失而复得的故事深深打动,立志长大后要为野生动物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2010年前后,姜盟从新闻中了解到曾经的“长江女神”白鱀豚在2006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成为长江目前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数量以每年10%速度下滑,成为极度濒危物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长江江豚保护做点什么。
带着对江豚的热爱和保护的决心,姜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频繁前往长江边,观察江豚的活动规律。为了更清楚地观测到长江江豚,他购买了专业的望远镜和摄影设备。然而,在实际观察中还是有很多困难。他说:“江豚生性胆小,它们总是在远离岸边的水域活动,很难接近。而且,长江水面宽广,水流湍急,要想准确地找到江豚的踪迹并非易事。”
姜盟一次次调整观察方法,不断请教江豚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访一线渔民和沿江居民,了解江豚活动规律和保护情况。随着观察的深入,他发现江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非法捕捞、航运繁忙、水质污染等问题,都对江豚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他意识到,仅仅靠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江豚。
2015年,姜盟与其他同伴共同发起成立南京首个从事水生生物保护公益组织——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姜盟当选为秘书长,他从一个单纯的江豚爱好者,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江豚守护者。协会的成立,为社会化参与江豚保护工作搭建了一个更加专业、更加规范的平台。
姜盟坦言,协会成立之初,国家尚未启动长江大保护战略,很多人连江豚的名字都没有听过,保护江豚困难重重,他不仅自掏腰包组建团队,还四处奔走为江豚保护呼吁,并利用工作之余开展大量公益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长江江豚保护的重要意义。
2016年,国家正式启动长江大保护战略。2021年,姜盟放弃了在媒体的稳定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江豚保护的事业中。他感慨:“我曾是一名记者,后来在江豚保护的工作中,也正是得益于我的多年记者生涯,敢闯敢拼,善于联络各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且将资源不断整合在一起,共同为江豚保护事业发力。”
在多年努力下,协会从创办时的几个成员,发展到如今全职员工近10人,会员223人,志愿者2万余人,合作单位百余家,每年各类对外合作项目40多个,组织各类公益活动百余场,参与影响受众超10万余人次,成为全国践行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江豚、参与江豚保护,江豚保护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