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改革征程再响号角,伟大时代又启新篇。即日起,本刊推出“强国之路”专栏,紧扣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围绕“强国建设”主题,系统集中进行梳理、诠释、展望,以此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和力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天的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党的执政宗旨、执政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揭开崭新一页。
思想之变
朴素真理在实践中闪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是其中之一。
从一穷二白起步,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清新空气、清洁水质、清丽山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深刻洞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深刻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刻阐明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大地开启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理论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思想认识趋于统一。“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理论创新指明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路径。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
从下大气力治理水环境污染,到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从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到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科学开展……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践深刻表明,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判断,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新坐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定能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这是一份写在山川大地的答卷,也是一份写在人民心里的答卷。
系统部署
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满眼绿意,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此情此景让人难以想象,20多年前,一门心思发展“石头经济”的余村,山变成“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
痛定思痛的余村人,决定换种活法,不破坏环境也能过上好日子。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得知当地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后,评价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