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课堂间,做绿色的守护者与播种者
作者 丁利
发表于 2025年8月

相信这汇聚青春力量的绿色浪潮,必将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奔涌不息,澎湃向前

每当立于讲台,迎向学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眸;每当俯身救助站,凝视伤病海龟奋力拨水的身影;每当踏足南海沙岸,守望洄游产卵的斑驳背甲;每当深入雨林秘境,吞吐盈满生命脉动的湿润空气——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建美丽中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便在我心中激起最深沉的共鸣,融化为我工作与生活最朴素的本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深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态伦理的遵从,应是生态文明的根基。但,在这片拥有辽阔海域的海岛,专业的海龟救护力量还十分缺乏,受伤搁浅的海龟很多时候在无助中等待死亡,而渔民面对误捕海龟后的救护亦束手无策。2013年,一群怀揣热望的伙伴,在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家海龟救助站,这并非什么宏大计划,只因不忍看见那些海洋精灵无助的眼神。犹记得文昌边防部门送来的第一只海龟,脱水状况十分严重,志愿者们围着它彻夜忙碌——那紧张而专注的氛围,让我们见证了年轻心灵对生命最纯粹的责任感。

海龟的伤痛各有不同,有误食塑料袋堵塞胃肠,需要耐心灌药催吐的;有鱼钩深深穿入嘴里,需要如外科手术般细心取出的;有四肢背甲溃烂恶臭,需要一次次清创、上药、包扎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游游”,当它被铁丝钩住送到救助站,命悬一线时,那已严重损伤的前肢仍在微弱地拍动,是它对大海与生命的渴望最震撼的表达。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