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藏蓝青春守护万家灯火
作者 赵汉琪
发表于 2025年8月

这些鲜活的青年榜样,激励着广大青年民警在平凡岗位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用他们的专业与温度,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个社区,编织新时代平安中国的基层防线

在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壮阔画卷中,首都公安民警以忠诚担当为笔,绘就了守护万家灯火的动人篇章。这群藏蓝色的身影扎根社区、服务群众,将“忠诚、为民、法治、首善、英雄、担当、创新、奉献”的新时代首都公安精神融入点滴实践,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初心筑牢平安基石。

近日,记者聆听了几位2025“最美警察·杰出青年卫士”获奖民警的奋斗故事——他们中有创新治理模式的“智多星”,有深耕邻里琐事的“贴心人”,更有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排头兵”。这些鲜活的青年榜样,激励着广大青年民警在平凡岗位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用他们的专业与温度,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个社区,编织新时代平安中国的基层防线。

王帅:“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块‘百洁布’”

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南湖派出所的辖区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名字——“王可爱”。这不是某个卡通人物的昵称,而是社区居民对民警王帅最亲切的称呼。这位30岁的年轻警官,用他标志性的憨厚笑容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2018年,王帅来到位于望京地区的南湖派出所。望京地区,这个六百年前明朝永乐年间筑起十二座墩台以瞭望敌情、卫戍京畿的历史要地,如今已成为国际化社区的繁华代表。而王帅,就是这现代“墩台”上的一名守护者。“当年士兵在墩台上燃烽火示警,如今,我要做新时代的平安烽燧。”这是王帅在心底立下的誓言,也是他七年来始终践行的职业信条。

从警之初,王帅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既有钢铁卫士的刚毅果敢,又有邻家大哥的温暖亲切。这种反差让社区群众送他“王可爱”的绰号,他欣然接受,还将“王可爱”作为自己的社交账号名。

2024年底的一个夜晚,王帅接到一起盗车案件的报警。盗车贼十分狡猾,不断更换外套、绕圈行驶以逃避追踪。但王帅带领队员紧咬不放,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硬是在三小时“黄金破案期”内锁定了嫌疑人的落脚点,成功将犯罪分子抓获。这样的案例在王帅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但他从不满足于个案的成功,而是不断思考如何从源头上降低发案率。针对望京地区居民住宅密集、人流量大的特点,他认真分析发案规律,组织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有效遏制了辖区内治安乱象。2024年全年,他牵动南湖派出所打击队依法处理刑事犯罪嫌疑人百余人、治安违法人员数百人,为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同事眼中,王帅是出了名的“轴”。这种“轴”不是固执,而是一种对工作近乎偏执的认真态度。2023年深冬,望京西园三区接连发生电动车电瓶失窃案。监控画面中的嫌疑人戴着鸭舌帽和口罩,作案时间随机,反侦查意识极强,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给我三天。”王帅简单一句话后,便把行军床搬进了中控室,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监控录像,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他捕捉到嫌疑人手套上的反光条特征,经过上百次比对,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锁定了嫌疑人。案发后第68小时,在零下12度的寒风中,他蜷缩在快递柜后面,将正在作案的李某当场抓获。

“嫌疑人必须得尽快归案,让辖区内的老百姓不再因为一天劳累的工作后,还因为丢电瓶而茫然失措。”王帅的这句话道出了他“轴劲儿”背后的动力源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对群众疾苦的感同身受。

与影视作品中惊心动魄的警匪对决不同,王帅的日常更多是家长里短、走街串巷。他是辖区百姓的“熟面孔”,居民手机里都存着他的微信,大事小情随叫随到。“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块‘百洁布’,在我的辖区内,如果哪里不干净,我就必须要把它擦干净。”王帅的这个比喻朴实却深刻,道出了社区警务工作的真谛。

工作稍有闲暇,王帅就会“泡”在打击队办公室。

这里有个档案柜,里面每本案卷都贴着彩色便签——红色标注证据链缺口,黄色提醒程序瑕疵,绿色代表经典案例。他逐页翻看卷宗,“琢磨”嫌疑人。作为副队长,王帅定期组织执法规范培训会,狠抓队伍执法质量和纪律管理。他常说:“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