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午牛 从数据匠人到AI先锋

这位“数据匠人”正用一行行代码,叩响传统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大门
清晨,北京中国石油科技园昆仑数智办公楼内,服务器阵列的指示灯如星群般明灭。每一个第一次走进这间办公室的人都会惊叹,“这里怎么有这么多机器啊!”而这每一台机器的搭建,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刘午牛。
从新疆戈壁的地震勘探员,到互联网大厂的算法专家,再回归能源行业成为AI先锋,刘午牛始终相信,数据是工业文明最深沉的脉搏。当二手服务器拼凑的算力集群建立起一个个私有化大模型和AI助手,这位“数据匠人”正用一行行代码,叩响传统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大门。
跨界追光:数据洪流中的求索者
2010年,刘午牛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石油,一头扎进了新疆戈壁,投身地震数据处理分析和地震解释工作,主要负责利用大型计算集群对TB级别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数据价值的理解,也培养了他在大规模计算集群领域的技术能力。
然而,互联网行业掀起的大数据革命让他清晰意识到差距:传统能源领域的数据应用仍局限在特定场景,而互联网企业在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和商业化应用方面早已遥遥领先。“大数据时代已来,我要去这场浪潮的最前沿,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海量数据的。”这个在戈壁滩数沙砾的年轻人,从地球物理数据分析跨入了互联网大数据世界。
踏上互联网行业的新征程后,他充分发挥石油人特有的钻研精神:在网络出行平台工作期间,他深耕供需弹性算法优化,凭借严谨的数据分析将补贴策略精准度提升30%;转战银行后,他又以“数据侦探”的敏锐洞察力,从亿万条交易数据中解码用户行为特征,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积累了大量互联网与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经验后,他意识到,AI技术与行业知识的结合能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