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
作者 王晓琳 梁雪 陈醒基
发表于 2025年8月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格局构建,贡献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调研时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概念自 20 世纪 50 年代正式提出以来,至今已历经 70 余年的发展历程。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诞生,随后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经费缩减与研究挫折的反思发展期、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特定领域实践的专家系统崛起期以及符号主义局限性凸显的低迷发展期。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东风,随着“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等标志性事件的出现,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数据驱动复兴期。

2016 年 AlphaGo 战胜围棋世界冠军,首次向公众展示了深度强化学习的强大潜力,这被视为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演进的重要节点。同期,大数据积累、算力提升(特别是GPU 并行计算)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完善,共同推动了以深度神经网络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广西科学院王晓琳研究员(右)与美斯达公司技术副总裁宋小驹交流研发细节。王晓琳供图

2017年Google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具有划时代意义,其自注意力机制不仅显著提升了机器翻译性能,更重要的是为后续大语言模型奠定了核心算法基础。

随着BERT、GPT 等模型的相继问世,人工智能技术正式进入“预训练大模型”时代,推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催生了新一轮产业应用浪潮。

人工智能正通过多模态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并加速渗透至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关键领域。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2016 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三步走”目标;“十四五”规划对 AI 产业做出系统性战略擘画;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开展“人工智能 + ”行动,培育未来产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 ”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