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对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应用的思考
作者 樊华岗
发表于 2025年8月
本文作者到有关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培训讲座。作者供图

近日受邀向工作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主管部门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对新技术的积极态度令我深感敬佩。尤其令我感动的是,领导层对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是在此次交流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

展望未来教学实践,人工智能必将超越辅助工具的角色,成为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推动力。借助人工智能,我们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和高效。然而,人工智能的这些优势也可能加剧信息茧房效应,从而加速教育不均衡现象。为此,我们必须持续学习,同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确保能够掌握技术而非被技术所控制。

基于当下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就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提出一些见解与思考。

利用人工智能充实本体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的深度对话功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新知识的误解或困惑,充实自己的本体性知识,实现更加科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当前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有清晰的认知,哪怕认知并不全面,但必须存在,否则无法与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对话,甚至可能导致教学活动设计与实际需求背道而驰。

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想能够和人工智能进行深入的对话,就要不断加强对自己的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中,教师必须持续保持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与人工智能融合,共同进步。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