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初,开源语言模型 DeepSeek-R1 迅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大模型之一。DeepSeek的爆火直接开启了其在全球范围内与ChatGPT的竞争,甚至导致英伟达市值暴跌 6000 亿美元。与此同时,阿里云发布了中国顶尖的 AI 模型之一的Qwen 2.5(编者注:4 月29 日已发布Qwen3),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 Anthropic 和OpenAI。这些案例凸显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发展,也表明其正日益与西方竞争对手形成抗衡。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增长令人瞩目,吸引了主要市场参与者和用户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人工智能之旅始于 40 多年前,中国推行经济改革,并将科学技术定位为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起初,中国的人工智能受限于资源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发展比较缓慢,研发成果明显落后于西方水平。然而,这种情况在 21 世纪初开始发生显著变化。2017 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计划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最近,中国已在人工智能研究论文数量和相关专利方面位居世界第一。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格局
推动中国 AI 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支持、美国制裁和庞大市场等。政策方面,中国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整体较为严格,同时也在该领域投入巨资,带动创新和投资涌入。同时,美国限制中国获取英伟达的AI GPU 芯片(尤其是A100和H100),这为本土企业创造了机会。例如,华为开发了自己的Ascend 910C芯片,直接与英伟达产品竞争。超过14 亿人口为中国AI 应用提供了潜在用户基础,为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大规模数据收集以训练神经网络创造了独特机遇。
不过,某些因素仍制约着中国 AI 市场的增长。例如,以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劳动力市场尚更依赖体力劳动,还难以通过 AI 实现自动化。
中国人工智能的关键项目
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 AI 企业和相关项目的重大成就及里程碑。
阿里巴巴与 Qwen 模型。阿里巴巴持续开发其 Qwen 系列大语言模型。2025 年 1 月,该公司推出了基于混合专家(MoE)架构的Qwen2.5-Max,训练数据超过20万亿个token。Qwen2.5-Max 在数学、编程和通用任务中表现优异,可与DeepSeek-V3和GPT-4o一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