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参加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 王兴兴关于具身智能技术前沿的分享会,有几点体会颇为深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比如用初中生听得懂的语言解读 Transformer 模型;积木组合式的创新方法,比如推荐用 Google Colab、kaggle 开源平台玩起来(分享会中其多次提到“这其实很简单”);对具身智能的哲学思考,比如以“瓶子里的大脑”“梦里为什么跑不快”“鹦鹉为什么会说话”等问题思考身体对智能的作用。
王兴兴的分享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关 于 通 用 人 工 智 能(Artificial GeneralIntelligence,AGI),王兴兴认为,AGI 的实现需要有实物机器人来实物部署,实时采集最新的数据训练,需要参与到和整个世界的物理交互中,需要参与到人类的大众生活中,来体验和理解人类的情绪和性格等。显然,在“四大智能”(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领域,与专注认知智能的语言大模型公司相比,宇树科技对 AI 研究和应用的范围更深、更广。关于跨尺寸智能(Cross Scale Intelligence,CSI),王兴兴则提出了一个大胆且有趣的设想:我们先拥有通用智能机器人,然后用它制造小型的机器人,再用小型的机器人制造更小的机器人,再用更小的机器人制造微型机器人,最后小到进入身体消灭癌细胞等;反过来,也可以用它制造大型的机器人,再用更大的机器人制造巨型的机器人用来抢险救灾等。这种犹如金箍棒一样可大可小的跨尺寸具身智能,将在 AI 复制 AI、AI 创造AI 中深刻影响人类。到那时,人类永生、愚公移山等或许都不再是神话。
有感于王兴兴的分享内容,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本书——《黑镜与秩序:数智化风险社会下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简称《黑镜与秩序》)。这本关于探讨解决现实世界中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问题的科技人文读物,也充满了对人工智能深刻的哲学思考。
这本书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将成为一个“充满智能机器的社会”与“人类的社会”的结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