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人体关口利水祛湿
作者 郭威
发表于 2025年8月

雨水频繁、空气潮湿的时节,对于肾功能不太好的人来说,充满挑战。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功能不全时,水液代谢本就失常,而环境中的湿气重浊黏滞,易侵袭人体加重肾脏负担,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水肿、身体困重、乏力等症状加剧。大部分人养生忙着健脾利湿,所谓利湿,便是将人体中的水液通过小便排出。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这一类人群在长夏季节祛湿,减轻肾脏压力呢?穴位按摩便是安全、有效的养生方式。

水分穴:水液代谢的“闸口”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处。

【功效】属于任脉,从名称就可直观地看出其对水液调节的重要作用。刺激水分穴,能够通调水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当肾脏功能不佳导致水液潴留,出现水肿,尤其是腹部水肿时,按摩水分穴可促进水液的运化与排泄,帮助消散积水。

水分穴位于腹部,与脾胃相连。刺激水分穴还能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问题,缓解脾胃不和导致的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脾胃正常运化水湿,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按揉水分穴,每次按揉3—5分钟,至局部有温热感即可,可缓解水肿、腹水症状。也可用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对腹泻有缓解作用。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