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卧床老人要小心十大“风险”
随着银发浪潮来袭,不少家庭面临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家中老人因疾病或衰老而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属在照顾卧床老人时,要注意避开十大“风险”,让老人尽量免受身体上的痛苦,给他们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风险一:皮肤压力性损伤
皮肤压力性损伤,俗称褥疮,堪称长期卧床老人的“头号大敌”。多发生在骨骼突出部位,如尾骨、脚跟等处,起初仅表现为皮肤发红,但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就可能迅速恶化成水泡、溃疡,甚至深层组织坏死。
【预防秘籍】
(1)定时翻身:家属在日间每隔2小时帮老人翻身1次,夜间每隔3—4小时帮老人翻身1次,让老人身体各部位交替受压。
(2)保持干爽:家属应在老人大小便后及时为其清理,用温水洗净脏污并擦干老人皮肤,可以涂一点防护膏。
(3)巧用工具:家属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气垫床、减压垫等辅助器具,给老人皮肤减压。
风险二:下肢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的老人下肢肌肉缺乏锻炼,静脉血液回流变慢,容易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形成血栓。这颗“炸弹”一旦爆炸,就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预防秘籍】
(1)多做运动:对于能活动的老人,家属要鼓励其主动进行踝泵运动,即做勾脚尖、绷脚尖动作,10—15次为1组,每天可进行多组;对于无法自主活动的老人,家属要帮其做被动踝泵运动。
(2)借助外力:家属可帮助老人使用弹力袜、气压泵、康复仪器等,促进其下肢血液回流。
(3)遵医嘱用药:血栓发生风险高的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
风险三:肌肉萎缩
长期卧床会让老人的肌肉逐渐失去活力,最终发生萎缩。
【预防秘籍】
(1)坚持锻炼:家属要鼓励老人在床上做简单的屈伸、旋转动作。
(2)合理膳食:家属要让老人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其肌肉修复和生长提供充足的原料。
(3)物理疗法:家属可尝试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促进老人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其肌肉萎缩和僵硬。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