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食养,顺应天时宜养阴
作者 王婷婷 马琴国
发表于 2025年8月

从中医角度看,夏季养生蕴含着深厚的智慧,若顺应天时进行养生保健,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养阳护心,安度三伏天

标题

1.阴阳转换,阳气至极

在夏季,自然界阳气达到最旺盛的状态,正所谓“阳极阴生”,在阳气最为强盛之时,阴气也已悄然开始滋生。《黄帝内经》中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夏季自然界万物繁茂生长的景象,同时也揭示了人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此时若能顺应天时,注重养护阳气,可使阳气得到充分滋养,为秋冬季节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2.心与夏气相通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与四季相对应,心与夏季相通应。《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心。保持心情舒畅、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维护心脏正常功能。

清热不伤阳,祛湿不耗阴

1.清热解暑类

(1) 绿豆汤。将绿豆洗净,浸泡2—3小时,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至绿豆开花,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绿豆汤,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是夏季清热解暑的经典饮品。需要注意的是,绿豆性寒凉,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不宜过量饮用。

(2)冬瓜海带汤。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