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
发表于 2025年8月

2025 年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 97.9%

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按季度开展了 2 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了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涉及 5 大类 133 个品种 1.53 万个样品,包含 139 项参数,监测合格率为 97.9%。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例行监测共抽检 31 个省份 254 个大中城市的 1992 个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663 辆蔬菜和水果运输车、571 个屠宰场、347 个养殖场、271 辆水产品运输车、736 个水产品暂养池、2001 个批发农贸市场。监测结果显示,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 98%、95.6%、99.2%、99.2%、96%。

从监测品种看,抽检的蔬菜中,水生类、食用菌、芸薹属类、瓜类、叶菜类、茎类、茄果类合格率分别为 100%、99.7%、99.5%、99%、98.6%、98.5%、98.5%。抽检的水果中,苹果、梨、桃、葡萄合格率为100%, 西瓜 98.7%, 柑 97.7%。抽检的茶叶中,红茶、乌龙茶、绿茶合格率分别为 100%、100%、99%。抽检的畜禽产品中,猪肝、鸡肉、牛肉、猪肉、羊肉、鸡蛋合格率分别为 100%、100%、99.6%、99.4%、98.8%、98.7%。抽检的水产品中,对虾、鲍鱼、东风螺、鲢鱼合格率为 100%, 鳙鱼、罗非鱼、乌鳢、克氏原螯虾、鲫鱼、大黄鱼合格率分别为 99.6%、98.9%、98.7%、98.5%、98.5%、98%。

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农业农村部按照随检随报、随报随转机制,已将不合格样品信息转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处置。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部省统筹,扩大监测覆盖面;突出重点药物、重点区域和重点时间节点,对重点问题品种开展攻坚治理;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严把农产品上市关。

2024 年全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通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7 月 11 日发布的通报显示,2024 年,全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 “四个最严” 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6794937 批次,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总体不合格率为 2.96%。

从抽样品种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 5 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 0.54%、0.72%、0.81%、0.12%、0.09%, 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

从检验项目类别看,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中,农药残留超标占39.56%, 微生物污染占 16.73%,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15.03%, 有机物污染占 12.78%, 兽药残留超标占6.57%, 重金属污染占4.52%, 质量指标不达标占 3.83%。

从变化趋势看,与上年相比,蔬菜制品、水果制品、酒类等 15 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肉制品和糕点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持平,水产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17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全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依法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发布

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统一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将于 2025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标准明确了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同时,标准提出了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信息交流、防止餐饮浪费的操作指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膳食平衡、节约环保理念,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继续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助力进一步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切实提升校园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肉类行业协会等百家单位

发出守护肉制品安全倡议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肉类协会联合地方肉类行业协会,以及大型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共百家单位,面向肉制品全行业发出 “共铸肉品安全同护百姓餐桌” 倡议,倡导推动肉制品全行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供安全、优质的肉制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倡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扎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切实保障肉制品安全。严格按照《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2023 版)》要求,持续保持企业生产许可条件,建立执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加强肉制品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提升食品安全能力素养。二是自觉遵纪守法生产经营肉制品。 坚决抵制采购和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原料肉,以及过期肉、走私肉、淋巴肉等;坚决抵制生产经营 “两超一非” 肉制品;坚决抵制以其他畜禽肉生产假冒牛 (羊、驴) 肉制品,以预制调理肉制品冒充 “纯肉”; 坚决抵制食品配料表标识与生产实际投料不符、食品标签欺骗误导消费者等肉制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行为。三是坚持诚信为本接受全社会监督。坚持诚信为本,尚德守法,自觉接受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义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内卷式” 竞争,携手共同维护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

公安机关专项行动缴获假冒 “特供酒” 26 万瓶涉案 37 亿元

7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介绍,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入开展 “昆仑” 等专项行动,严打食品安全领域突出犯罪,共破获相关刑事案件 6.4 万起。针对非法制售特供酒违法犯罪问题,组织开展 “净风” 专项行动,侦破 “特供酒” 刑事案件 540 起,缴获各类假冒 “特供酒” 26 万瓶,涉案金额 37 亿元;强力推进肉制品犯罪的集中打击整治,2024 年破获刑事案件 3700 起,依法严厉打击食品 “两超一非”(超限量、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危害校园食品安全等犯罪,侦破相关案件 5300余起。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