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水的被禁与解禁
作者 乔志远
发表于 2025年8月

乔志远

上海通志馆助理馆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以笔描食,以文述史。

@叶荷水不捐

如何熬过炎炎夏日的酷热,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今天的人们可以享受空调与冰箱带来的舒适,但在百余年前的上海,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消暑——睡觉用凉席,纳凉有蒲扇,在饮食上,则有“荷兰水”作伴。

所谓“荷兰水”,算是今日汽水的雏形,主要由小苏打、糖、色素和水混合调制而成,喝起来清甜爽口,可以祛暑解乏。荷兰水最早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19世纪20年代传入,也有人说是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随洋货一同从南洋经广州传入中国。大概由于彼时南洋地区多为荷兰的殖民地,许多洋货便被冠上“荷兰”二字,汽水自然也不能免俗,就成了人们口中的“荷兰水”。作为难得的西洋饮品,荷兰水先在上海滩的上流阶层逐渐流行开来。一位自称“颐安主人”的诗人在看到店铺中售卖的荷兰水后诗兴大发,特地以荷兰水为题写了一首竹枝词赞曰:“荷兰冰水最清凉,夏日炎炎竞爱尝。中有柠檬收敛物,涤烦祛秽代琼浆。”旅居上海的文人葛元熙在品尝过荷兰水的滋味后,也在自己的著作《沪游杂记》中记下这一新奇事物:“夏令有荷兰水、柠檬水,系机器灌水与气入于瓶中。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