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专栏,写了船上的人与事,不少读者说喜欢,我接着写。记得终于熬到第275天,一早船慢慢靠上迈阿密码头,情绪失落不着天地,有些麻木。码头上船友们拥抱道别,各奔东西,有些在流泪。不远处,冈比亚出生的美国黑人F正守着他和老婆的行李,总共29只。我和F在船上成为朋友。他经常问我“中国制造”的事,最后多以英文“中国牛逼”结束对话。下船前夜,我要求去他们舱房拍照,行李堵塞了阳台门与过道,床上也是,房间已脱形,箱子里是他老婆斩获的各国服饰,几乎一国一套。我没敢开玩笑,痴迷总有代价。此行走过“世界八大奇迹”,不过人还是对同类更感兴趣。船上的2 0多位“网红”最明此理,从第一天起就把这条船变成了一个透明“金鱼缸”,一场全球关注的“真人秀”。
此行七大洲,“ 海洋旋律号”共打表67000海里。此船不是巨无霸,只是中等尺寸,吨位9万出头,德国制造,2003年首航,几年前曾全船整修,船龄已过二十,全长293米、宽33米、高63米,甲板共12层,最高船速25节(即每小时29海里),动力是两台燃气涡轮发动机(波音客机与美国“空军一号”上常见),可载旅客2400多人,船员近千。
邮轮上,船员分工细致且等级森严,至高无上的是船长(Captain),所有大事听命于他。全程由两位挪威船长执航,分上下两段,各掌一半。据江湖传说,挪威生产全球最好的船长。

上船不久,我有幸和船长Stig见面,送他一个香港风水师常用的金色罗盘,祝海上平安。他年近七十,瘦高个,出身捕鱼世家,年轻时掌舵大型深海渔船,在北冰洋捕鱼,出海一趟就得一到两个月,一网可捕得180吨鱼虾。中年他转行国际邮轮业,已为“皇家”服务27年。每天正午12点,他准时向全船广播,通报当日及次日的天文气象、风浪、沿途重要海景,以及航程变化、跳港等任何“坏消息”。他神情严肃,声音低沉、语调很少起伏,是全船的绝对权威、最大保险系数。
全球航线原本只在北非埃及、摩洛哥停留,“皇家”在非洲一直无航线,只能象征性“意思意思”,一些船友抱怨这对非洲不公平,也让环球行徒有虚名。旅程进入第3个月,胡塞武装在红海频繁骚扰袭击货轮商船,迫使船方紧急调整航线。最后我们意外驶进非洲。船方给了两个选项,一是“深度游”,包括塞舌尔、马达加斯加、加纳、纳米比亚、南非、塞内加尔等国。另一条航线则以海上为主,仅靠岸几个非洲国家,并交由全体船友投票决定,最后“深度游”毫无悬念地胜出。船方做事体面,为改道按比例向每位旅客退回25%船金—若有人退出非洲全程,则奉还那段船金。以前我对美国服务业评价不高,但“皇家”的格局,让我眼晴一亮。考察资本主义如何分工、运作、分配激励与服务顾客,邮轮是独特个案。
在船上,接触最多的是客房和餐厅服务生,多半来自菲律宾、印尼、印度(几乎没有巴基斯坦的,印巴地域冲突的结果?)。这几个国家,英语都是母语,赏了当地人邮轮这碗饭。虽常年漂在海上,但服务生们有1000至1200美元月薪进账,加上按工种分得的“小费”、享受收入免税(美国籍船员除外)、船上吃住不愁,既可存钱结婚,更可跟船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