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骗局:如何对抗大科技炒作,创造我们想要的未来》
作者:[美] 艾米丽·本德(Emily M. Bender),亚历克斯·汉娜(Alex Hanna)
出版社:Harper
出版时间:2025年5月
定价:32美元
本书犀利地剖析了AI技术的种种弊端与陷阱,揭穿了其中隐藏的权力与剥削,提供了识别AI炒作的指南。
艾米丽·本德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语言学教授,亚历克斯·汉娜是分布式AI研究所的研究主管。
2025年1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星际之门计划”(StargateProject),计划未来4年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 I相关基础设施。就在前一天,特朗普撤销了前任总统拜登签署的一项旨在减少AI对公众和国家安全所构成风险的行政令,大幅减少了对于美国AI行业的监管。
“星际之门计划”是有史以来用于建设技术基础设施的最大规模投资,相比之下,按2025年的通货膨胀率计算,阿波罗登月计划在长达13年间总投资也不过是3 8 0 0亿美元。当前的AI行业正在以“谁最不顾及后果,谁就能最先开发出产品”的模式展开恶性竞赛。这场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OpenAI的崛起推动的。OpenAI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机构,后来转型为“有限盈利公司”,它在2 0 2 2 年推出的ChatGPT是本轮AI炒作的起点。
然而,AI的大跃进真的带来了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吗?在美国科技记者郝芸(Karen H ao)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当前全球大多数人都比以往面临更大的经济和失业压力,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人群,他们并没有从AI的发展中得到多少好处,反而成为AI巨头公司的牺牲 品。
郝芸在新近出版的《AI帝国:阿尔特曼与他的OpenAI的梦想与噩梦》一书中指出,当今AI巨头公司的运作模式类似于殖民帝国。正如殖民者通过掠夺殖民地以支撑自身扩张,AI巨头公司也是通过践踏边缘群体来实现自身目标。
例如,训练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巨量的电力和水资源,从而导致巨大的碳排放。按照目前AI基础设施扩张的速度,未来5年需要投入的能源相当于加州每年能源消耗的2到6倍,而这些能源大部分将依赖化石燃料。
从水资源的角度看,AI的数据中心必须使用净化过的淡水冷却,不能使用其他类型的水,因为那样会腐蚀设备,导致细菌滋生。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淡水直接取自公共饮用水供应系统。更有甚者,在全球范围内,这类数据中心有2/3选址在缺水地区,这意味着原本就供水紧张的当地社区会更加缺水。
AI行业需要从互联网上抓取海量数据来训练,但是不能直接把这些数据输入模型,因为数据中有很多“污染物”,需要清理和标注。当OpenAI开始考虑将产品商业化,把“能够生成各种文本的机器”交到数百万用户手中的时候,他们在肯尼亚通过中介公司雇用合同工来提供这类数据清理和标注服务。这些肯尼亚工人需要阅读网络上最恶劣的文本内容,以及Open A I自己的模型模拟网络上最恶劣的文本所生成的内容,然后详细分类,比如“这是色情内容吗?这是暴力内容吗?暴力内容有多血腥?”,以此来训练过滤器识别各种需要屏蔽的内容类型。这些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有几美元,却在工作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甚至面临人格四分五裂的风 险。
殖民帝国维持自身存在的一大法宝,就是不断地操纵事实、操控科学,使自己得以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