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源禀赋匮乏的中部内陆县域,靠什么在强手如林的县域经济赛道中突围?
提及这个话题,当地人常会感慨:“地下无矿藏,地上无资源;既没有山,也不临海。”——这是安徽界首市的先天劣势。然而,界首却能无中生有,创造出了多个全国之最: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再生铅循环产业园,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全国最大再生塑料改性颗粒生产基地……
放眼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界首发展迸发出的惊人之力从何而来?我们从一场世界级会议说起。
竞争力:
“2524”产业蓄势突破
今年5月,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县开幕,界首向全球展示了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和创新实践,引发与会中外嘉宾强烈关注。
一座小县城何以能登上国际大舞台?
界首用一条条从“收破烂”起步的产业链持续升级,回答了这个问题。
20世纪70至80年代,当地人走街串巷捡废品,并将其进行加工出售,循环经济产业的萌芽从这一时期破土而出,抽枝散叶。经过数十年发展,这颗种子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发展成界首的首位产业。
目前,界首已经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再生铅占全国市场的1/3,再生塑料占全国市场的1/10,每年可生产动力电池1亿只以上,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只“界首造”。
2024年,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指数达196.76点,4年间增长近1倍,增速达10.5%,产值322亿元,对界首工业贡献率达75%以上。
凭借这样的显著表现,界首资源循环利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连续5年位居安徽省同类第一档,列入安徽省《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获得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市)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考察团前来学习。
但一个县域不能只有一个首位产业,产业结构上的“首位与多元”,是界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辩证关系。从界首市发改委了解到,以循环经济产业为基础,界首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重点,形成了“2524”的产业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2”是两大传统产业。分别是以华铂再生资源、华鑫铅业等回收利用企业为龙头的金属冶炼加工产业;以三宝棉纺、弋尚等企业为龙头的高端纺织服装产业。
“5”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以天能、华铂等制造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2024年实现产值232.9亿元,居阜阳第1位;以天鸿新材料、亿普拉斯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产值达到60.8亿元,居阜阳市第2位;以冠泓塑业、鼎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2024年产值达到173.1亿元,居阜阳第1位,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地”,列入安徽省《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云龙粮机、华创环保、迅立达电梯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界首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以强旺、华信等为龙头的高端绿色食品产业,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另一个“2”是两大未来产业。分别是依托新能源电池材料、铝基新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依托界首通用机场及规划建设的通航产业园,发展低空经济产业。
“4”是四大服务业。分别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商事服务、民生服务四大优质高效服务业。
这样的产业格局,优化升级了界首县域经济产业体系,释放出发展新势能。2024年,界首市经济总量达到400.8亿元、增长6.3%,分别位居皖北县域第10位和第4位。
“‘2524’产业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力强,呈现出蓄势突破、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蓄界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界首市委书记祁畅说。
那么,这种良好态势得益于什么?我们从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说起。
驱动力:“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
今年2月,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赢得了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