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打头阵”:江苏民企如何显身手
作者 储东涛
发表于 2025年8月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打头阵”“勇争先”等重大使命,对江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打头阵”并非仅仅关系江苏一省之发展,而是为全国发展“挑大梁”,需要各方力量“齐上阵”——国企、民企和外企,工人、农民、科学家,可以说是“东西南北中、政产学研金、上下一条心”。江苏民营企业当前参与“打头阵”,是检验也是考验,是挑战更是机遇,更是大显身手、大长本领的好机会。

江苏民企有多强

对于江苏经济而言,民营经济可谓基石,是促进江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江苏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带动江苏科技创新的主动力。

一是企业面铺天盖地,经济规模很大分量很重。2024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98万亿元,增长6.4%,占江苏省GDP的58.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1%,贡献了江苏省66.1%的社会投资、67.4%的税收、79.3%的企业用工岗位、92.2%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进入89家,仅次于浙江;在财富杂志2024“世界500强”榜单中,江苏进入3家,全是民营企业。

二是产业集群筑峰强基高端跃升,制造业发达天下闻名。江苏的“看家本领”是以制造业为依托的实体经济,江苏民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涵盖多种行业,展现出坚实产业基础,成为厚植新质生产力的沃土。近年来,江苏围绕集群筑峰、创新强基、高端跃升等八大行动推出27项举措,着力构建“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89,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其中,江苏的动力电池、海工装备、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全国领先,工程机械、高端纺织、光伏等产业均已跻身全球“头部”,生物医药、新一代通信及船舶等产业加快向全球“并跑”“领跑”迈进。2024年,江苏新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累计达14个,总数居全国第一。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8.3%,对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8.5%。同时,江苏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3%,对江苏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9%。

三是民营科创企业像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2.3%提高到2024年的3.3%,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底,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5.7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2215家,民营企业占比均在80%以上;江苏民营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近8成,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二。

目前,江苏民企已形成了“七八九”格局,即七成省级研发机构都建在民营企业,八成专利授权、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都来自于民营企业,九成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可以说,民营企业不仅是江苏创业就业的重要力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江苏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参与“打头阵”优势明显。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