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也有大产业,特色是关键。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平乡县,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有12万人从事自行车童车产业链,形成集自行车、童车及电动玩具生产、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以及众多知名品牌和研发中心。围绕自行车童车产业,还有一系列的展会和赛事。可以说,将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目前,平乡县拥有自行车、童车、玩具生产企业4800余家,年产自行车、童车及玩具1.45亿辆(件),产量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童车之都”。2023年被工信部列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发展经验,为其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三落三起”
平乡县曾经是河北省出了名的“穷地方”。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庄稼年年歉收,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迫于生计,平乡人误打误撞走上了自行车零件装配之路。
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作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汽车。受到国家“购车票”的限制,平乡人为置办结婚聘礼,纷纷上外地购买自行车零配件,回来后组装。随着零配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生产自行车零配件的小作坊逐渐兴起。
上世纪90年代,平乡自行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2年,平乡县已有100多家自行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注册商标;1994年,徐河东村五户农民联合出资创办了“平乡县自行车飞轮厂”,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行车飞轮民营企业;1995年,河古庙自行车零件市场正式命名为“中国自行车零件城”。
然而,发展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平乡县自行车产业曾历经“三落三起”。
在快速发展中,由于一些质量差、粗制滥造的组装自行车充斥市场,被多家中央媒体曝光,一度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负面典型,产业因此陷入危机。此后,当地政府开始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从家庭作坊向现代化规模企业转型。
2000年前后,危机再次不期而遇。随着摩托车、家庭汽车的普及,自行车的地位一落千丈,平乡自行车的销量呈断崖式下降。
当时,结合了运动力学和美学的山地自行车开始兴起。嗅觉敏锐的平乡人,随即尝试向健身产品领域转型,组装生产山地自行车。但山地自行车的市场有限,平乡的自行车市场依然在萎缩。
为保持产业竞争力,更为了千万人的生计,平乡县开始激励引导企业再次转型:生产童车以及电动玩具车。儿童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被喻为一座“挖不完的金矿”。
政策对头,发展不愁。得益于当地的扶持政策,平乡大批自行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顺势“掘金”童车及玩具蓝海市场。“小童车”迅速成长为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