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作者 张林
发表于 2025年8月

康养产业是集合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

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康养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联合上海市成立专班,共同谋划和协同推进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典范。

“一廊两轴四心五区”

广德市顺应异地养老等市场需求,在广德城南至卢村乡区域,规划23.18平方公里,谋划建设“一廊两轴四心五区”空间格局,即一条无量溪活力走廊,G235国道和卢湖大道两条发展轴,康养产业创新中心、康养国际服务中心等四个中心,生态文化健康城、梦里江南康养园、温泉竹海山水里、甘溪乡愈养生谷等五个片区,努力打造成为全周期、全人群、全过程与昼夜四季宜居宜养的康养示范区。

在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1+4”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广德市狠抓落实、顺势而为,统筹推进“硬投资”“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广德市实体化运营长三角(广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仁济医院广德协作医院、长三角现代康养产业学院,加快推进上海院子民宿等40多个重点项目,新建“竹乡画廊”40公里,创成全国首批旅游公路,连续举办“铁立方”铁人三项、马术、马拉松、木球、“银龄好声音”等10余场文体赛事,县域知名度有效提升。

目前,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蓝图已绘就,资源要素正加速汇聚,为打造安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奠定良好基础。在加大基础设施等“硬投资”同时,还需在完善共建机制、加大要素投入、开发康养场景、提级康养服务等“软建设”方面发力。

一是沪皖协同机制需深化。作为省级标志性工程,基地建设需强化沪皖政府协调,建立定期调度与长效协作机制。广德市作为实施主体,面临跨省政策衔接、资源整合及产业导入等堵点,存在“小马拉大车”困境,亟待细化合作机制以推动政策平移与资源导入。

二是要素保障仍存缺口。人才方面,护理、康复等领域专业人员短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缺失,沪皖社保、职称互通受阻;交通层面,广德与周边城市高铁班次不足,跨省医保结算、远程医疗协作机制不畅,本地高端医疗资源匮乏;数字化基建滞后,健康管理平台与智能设备配套不足,制约服务效能提升。

三是“后起之秀”面临横向竞争压力。长三角康养产业竞争激烈,浙江莫干山依托民宿康养与运动模式形成全国知名度,江苏宜兴凭借生态文化资源打造高端产品,而广德基地在品牌影响力、市场认知及服务配套上仍有差距,客户对其服务质量存在疑虑,需破解信任瓶颈。

强机制,

打造跨省协作的样板区

一是建立省级统筹协调机制。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