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链上江湖”中,稳定币是流通于各门派之间的“硬通货”。在这个江湖里,有盘踞多年的老牌霸主,也有崭露头角的新兴势力,更有虎视眈眈的传统金融“跨界者”。
而最近,这个江湖正在全球各地掀起新的风浪。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8月1日,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这将成为中国香港提升金融中心地位的重大机遇。
可以说,稳定币以区块链为“道场”,以代币经济学为武术,以合规为戒律,逐渐重塑全球金融的权力格局:新一轮革命已经在酝酿之中。
双雄争霸
历经十几年厮杀,稳定币江湖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势力范围:USDT与USDC双雄争霸,形成“少林武当”的寡头局面。两者合计占据85%的市场份额,护城河难以撼动。这种寡头统治的形成,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技术路径与合规策略差异的必然。
一个代表着极致效率的“市场老大”,一个代表着监管合规的“名门正派”。双雄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与合规”的博弈。
从市场份额占据最大的USDT说起,它以“野路子”闻名,算是江湖中最具争议却也最坚韧的存在。作为泰达(Tether)公司发行的稳定币,USDT自2014年诞生便带着“草莽气息”—早期缺乏透明的储备审计,多次陷入“超发”争议,却凭借Bitfinex交易所的流量加持和多链部署策略迅速扩张。
而在过去8年中,在USDT领域做得最出彩的是一家来自中国的面孔—波场TRON,它的创始人正是全球币圈的争议性人物孙宇晨。截至2025年8月,USDT其1639亿美元的市值中,50.4%流通于波场TRON网络,48%分布在以太坊,其余散落在Solana、Polygon等公链。这种“多链布局”策略如同在各条商道上设立分舵,极大降低了用户的转账成本(波场TRON网络最初以转账费用低廉而获取了大量市场份额),它在一些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直接成为跨境汇款的“最强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众传统认知的不同,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支付而非投资。而USDT以其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特点迅速获取市场,尤其是对于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基础金融设施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则有着更大的意义。现在,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正在广泛应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像非洲各地,频繁使用它解决汇款、储蓄、B2B贸易或跨境支付等实际问题。
这些第三世界地区的国家,甚至已经以官方政府的身份与区块链企业达成合作协议。2022年10月,加勒比地区国家多米尼克官方宣布与波场TRON达成协议,指定波场TRON协议为该国国家区块链基础设施。同时,多米尼克公布的相关条例赋予TRON旗下7种数字货币“授权数字货币及交换媒介”的法定地位,可用于特定公共支付。
现在,USDT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合规红利。此前,限制USDT发展的主要是各国监管规则的碎片化,而在美国通过《天才法案》之后,Tether首席技术官PaoloArdoino认为,利用美国的影响力,其它国家肯定会快速跟进。这将为USDT的全球合规化开辟一条清晰路径和模板。
而从双雄的另一位—USDC的“名门正派”路线则代表了江湖的合规化转向,从中我们又可以窥见链上江湖的另一种风景。由Circle与Coinbase联合发行的USDC,从诞生之初就以“链上美元”为定位,100%储备资产投向美元现金、短期美债及贝莱德管理的CircleReserveFund,每日公布持仓明细并接受德勤审计。

2025年6月,Circle通过IPO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上市的稳定币发行商,其600多亿美元市值的背后,是23条区块链网络的生态覆盖和与Uniswap、Aave等DeFi协议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