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孙宇晨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ringingtheopeningbell),再次对海内外区块链乃至金融行业带来震撼。
这是一记特别的“钟声”。一个月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RMEntertainment(简称SRM)换阵,孙宇晨被任命为其顾问;7月17日,SRM公司正式更名为TRONInc,其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RM也同步变更为TRON。行业人士评论称,其中显示出的资本运作手法之老道,堪称教科书级,关注与争议齐到,但这确实为传统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察与参与“加密市场”的通道。
孙宇晨对此感到兴奋,此过程取得了纳斯达克及美国SEC的批准,才第一次以公链的名字在美国上市,波场TRON由此登上了新的舞台。
“敲钟”5天后,孙宇晨迎来他的35岁生日。这名年轻创业者的成长之路,得到世界级的关注,20岁出头的孙宇晨频频出现在科技论坛和创业比赛的舞台上,意气风发。2015年,他被评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然而,孙宇晨需要更大的舞台,区块链世界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行业内,他已经成为一个复杂多面的传奇人物。
孙宇晨将“敲钟时刻”看作加密行业的“一大步”,不过,他反而更愿意提起一件小事。在纳斯达克参观荣誉室时,他看到第一版的苹果电脑,英伟达的芯片及微软的早期产品。“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首次上市的时候都是很小的公司,现在成为一方领域的霸主。”孙宇晨说,纳斯达克之旅,有望成为一个双向成就的过程。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在社交平台X写下:“一切才刚刚开始!纳斯达克是我们的起点!”
这的确是个新的起点—2025年,美国国会两院正就加密立法密集行动:众议院高票通过了首部锚定美元的稳定币监管法案,并罕见地获得两党一致支持,被视为数字资产政策的里程碑。同一时间,中国香港亦通过《稳定币条例》,自8月起实施针对稳定币发行的发牌制度,旨在将这座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为全球数字资产新都。
东方与西方的监管者几乎同时按下“启动”键,试图为曾野蛮生长的加密江湖建立秩序。时代的巨浪翻涌,而孙宇晨正好站在浪尖之上。
第一枚比特币
舆论关注时,孙宇晨却忙起了别的事。7月末,孙宇晨在X发文称:“定了!我将于2025年8月3日飞往太空。”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一趟旅程。早在2021年,孙宇晨就拍下了蓝色起源公司首次商业载人航天的船票。他告诉记者,“我是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所以这个算是我的一个儿时梦想了。”实现梦想的感觉让他兴奋。孙宇晨说,他想看看地球和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
一个有关商业航天的计划,正在他的脑中酝酿—尽管这是未来的事,但孙宇晨谈到,真正触动他的是“太空旅行”发展的速度。2021年,他拍下的旅行位次如果如期执行,他会是历史上第180多位登上太空的人,然而到今年8月,他已经是第712位了。“你可以看到这个速度,人类社会过去那么长时间,才上去不到200人,而现在短短三年时间,多去了500人。”孙宇晨说,这是科技发展与商业资本合力下,才能迸发出的繁荣。
8月3日晚,孙宇晨完成了这趟“等待了整整4年”、全程10分钟的飞行。这意味着,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华人商业宇航员。孙宇晨很快在社媒账号上加上后缀:孙宇晨(去过太空版)。出舱后,他受访称:“这次是我迈向太空的第一次承诺和第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多。”
一样是全新的领域,一样是科技与商业的合力,一样是处于“起点”阶段。孙宇晨用话挑明:“我觉得我这次上太空的行为,有点像我2012年第一次购买比特币。”
正是当年咬牙买下人生第一枚比特币,让他看到了区块链的力量,并开启了此后10余年的创业征程。如今,前往太空,对他而言意义相仿—勇敢迈出未知的第一步,才能亲身理解一个新世界。
大学毕业后,孙宇晨很快投身于当时星星之火的区块链行业。他曾短暂担任瑞波(Ripple)在大中华区的代表,将硅谷的新概念引入国内。创业的念头也在滋长:2017年年中,他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项目TRON(中文名“波场”),宣称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分享平台,在技术愿景上对标以太坊。
TRON的融资一举成功—短短几天,面向公众发行的TRX代币销售一空,筹集约700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