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科幻动漫《灵笼2》近日收官。相比上一季,它拓展了空中避难所“灯塔”之外的世界,也显露出更大的野心。它不只是讲述人类如何在末日求生存的故事,也涉及技术伦理、制度异化、生命本质、文明冲突,系统性地展现人和环境、技术、他人、自我的激烈冲突。
偶尔的插科打诨也掩盖不了《灵笼》对严肃议题的兴趣。末日之下,“活下去”已经朝不保夕,《灵笼》却反复抛出一个动摇“生存意志”的问题:为了人类延续,一切都可以牺牲吗?倘若如此,人要怎样活得像一个人?
它让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活下去”和“像人一样地活”之间做选择,把惨痛代价剜出来给我们看。在不同的生存选择之间,《灵笼》构建了一个极具思辨意味的末日模型。
生存与人道的困境
《灵笼》的故事发生在怪兽横行的末日世界。一种未知生物噬极兽以人的“生命源质”为食,情感波动是招来它的诱饵。末日之下,灯塔和龙骨村是两个人类幸存者聚落,但生存方式截然不同。
灯塔视情感为灾殃,强力压抑人的情感;龙骨村视情感为宝藏,以此激发人的潜能。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得两个小社会的运行制度大相径庭。
灯塔取消了人类延续千年的家庭关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推行“三大法则”:基因优化、集育同教、勇者远行。人的价值变成一串冰冷的数字。根据基因优劣划分上民和尘民,待遇悬殊,按贡献点分配资源。生育是一项任务,只有上民有资格执行,由算法匹配男女繁育后代。他们戴上面具,在监视的目光下完成交配,至于他们的后代,属于灯塔,共子而教。
这些孩子大多被培养成后备战士,因为每次到地面寻找生存物资都有阵亡。为了节约粮食,老人被视为负累、流放到地面,美其名曰“勇者探索真理”—一切运转围绕“集体生存最大化”的需要,灯塔也成为人类最大的幸存者聚落,容纳了上万末日难民。
相比之下,第二季解锁的龙古村,这里的生活图景乍一看像世外桃源。人们依然保持着家庭关系,过着一种充满人情味、人人平等、有个性的生活。村民通过屏蔽塔和“归元”来躲避噬极兽的攻击,但牺牲仍旧无法避免。即便如此,他们甘愿铤而走险,从噬极兽嘴下带回阵亡的同伴,将他们的生命源质储存下来,留待未来复生—温暖的基调下,龙骨村维持着几百人的规模。
两个聚落一冷一暖,一多一寡,哪个是末日下更有效的生存方式?灵笼没有简单美化或全盘否定任何一方。
在第一季的故事里,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灯塔呈现出文明倒退回中世纪的荒谬和诡异,压抑情欲的想法充满漏洞,最终也在主角暴走推塔之后加速破产,反人性的灯塔很容易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但在第二季,一次高层会议,揭开了“三大法则”推行的幕后真相,呈现了两难的现实。
观众才看见,如果冷酷的三大法则不是上位者为私利而弄权,而是为了集体利益,最大限度压抑情感,躲避怪兽攻击呢?如果搏命从地面拿回来的生存资源就是这么点,是让大家一起活3个月,还是让大多数人活更久些?是让更多人更快地和怪兽战死在地面,还是让更多年富力强的人更早饿死在灯塔上、死在激活武器的人体实验室里?个人的慷慨就义、自愿牺牲,能为集体换来多大的生存空间?
反对者提供的局部替代方案,似乎都解决不了集体的生存困境,于是他们被驳斥了,也犹疑了。
从这个节点开始,《灵笼》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起来:批判灯塔制度不再理所当然,反抗者的人道光环也有所褪色。而灯塔之外的龙骨村,也不是真的世外桃源。
故事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安排。它借龙骨村人之口说出,不过几百人的龙骨村自身难保,承认灯塔是人类最大的聚落,灯塔没了,人类可能真的绝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