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洗酿皮,百般烟火滋味
作者 李红霞
发表于 2025年8月

敦煌,一座夏日温度和旅游市场一样火热的宝藏小城,每年五月至九月中旬,有长达四个多月的“高温超长待机”。每次朋友见面,都龇着牙咧着嘴嘟囔:“下场雨就好了。”还会心照不宣地笑着招呼:“呔,咥碗酿皮子走(敦煌方言“酿”读作“rang”)!”

酿皮,这碗从千年丝路走来的民间滋味,古韵绵长。据莫高窟藏经洞文献记载,唐代敦煌已有类似小吃,称“冷让”,历经岁月流转,演变成了今日的酿皮。它以其酸辣爽口的风味、柔韧筋道的口感、清热消暑的功效、解腻解馋的妙处,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我也是酿皮的忠实拥趸,几日不食,便心痒难耐。细细想来,这情结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我小时候,邻居吴奶奶家经营着一家纯手工酿皮店,因其十几年不变的好味道、干净放心的制作环境,成为街坊邻居改善生活、消解暑热的不二选择。那时的我眼馋嘴也馋,常常找各种借口去她家串门,时间久了也就窥探到她制作酿皮的过程和精髓。

每天傍晚是吴奶奶施展面里乾坤的时刻。只见她在一个铝制的大盆中倒入高筋面粉,加入碱水揉成棉絮状,再反复揉搓成光滑的面团,待“两光”(面盆光、手光),静置半个小时左右,为洗面团“养精蓄锐”。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