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如何预防热射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热射病,作为高温天气中的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夏季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热射病通常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散热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体温过高,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异常。它不仅会引起极度不适,还可能危及生命。预防热射病,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热射病的成因与风险
热射病的定义及机制 热射病是一种因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体温过高的急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调节体温。当外界气温过高或湿度过大时,散热机制失效,体温就会持续上升。特别是当气温超过38.5℃时,体内积累的热量无法排出,体温进一步升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热射病,严重时会损害大脑及其他器官功能,甚至引发衰竭。
高温天气的环境特点 高温天气主要由极端热浪、高湿度等因素引发。在一些地区,夏季日间温度常超过35℃,尤其是在热岛效应显著的城市,气温常比周围郊区更高。高湿度进一步加剧热射病风险,因为湿度过高会减缓人体汗液蒸发,影响体温调节。当湿度过高时,汗水蒸发效率降低,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增加中暑风险。尤其在阳光直射下,热量积聚加快,给身体带来更大的负担。
高危人群的识别 热射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不同。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中暑;儿童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尚不成熟,易受高温影响;孕妇在高温下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高体温可能对胎儿造成风险。慢性病患者同样容易受高温侵害。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在高温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运动的人群,由于散热机制跟不上热量积累,也容易发生热射病。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是热射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