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俗称“血脂高”)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该病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代谢综合征及脂肪肝的高危因素。控制血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干预等来实现,而中医是基于整体观、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血脂进行调整,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医对高血脂病因病机的认识
西医把血液中脂质过多叫作高脂血症。中医虽没有“高脂血症”的疾病名称,高脂血症多属于中医学“痰浊内蕴”“脉痹”“胸痹”“眩晕”“中风”等范畴。高脂血症的病机复杂,中医以脾胃运化失司、肝气郁滞、肾精不足、痰浊、瘀血互结等因素为主要病机。
第一,脾气为生化之源,主管水谷运化,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痰浊阻滞。中医文献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认为脾虚是形成痰浊的根本原因。日常饮食不节,好厚味肥甘、肥肉甜腻,使脾胃运化功能过于劳累,水湿痰浊日久,滞阻血脉,发生“痰阻脉络,瘀血内停”,从而导致血脂异常。脾虚而运化失常是血脂异常的根基。
第二,情志不畅也对高血脂的发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肝主疏泄,可调达气机,情志不畅、抑郁焦虑则肝气郁滞。肝气郁滞则气机不畅、气血阻滞,伤及脾胃运化功能,致脾胃运化水湿之功减退,痰瘀互结加重。肝气犯脾形成“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的病机,也是高血脂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第三,肾藏精,肾精充盈则代谢正常,气血旺盛。肾精耗损则摄纳失权,体内代谢失常,痰浊瘀血内生加重。肾虚多见于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脏腑功能失健,代谢功能降低,进一步加重痰浊内生、血瘀阻滞,使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为脾运失司,生痰成湿,肝郁气滞,肾虚代谢紊乱,痰瘀互结,阻遏经脉,导致血浆脂质升高。
因此,中医对高脂血症强调辨证治疗,以调补脾胃、疏肝理气、补肾填精、化痰祛瘀为法,从而达到整体调理、恢复脏腑功能、改善脏腑气血运行障碍、使痰湿瘀血消散、降脂、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