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岁,一个能轻易拨动打工人神经的年龄。在时下语境里,它常常和中年危机、职场下坡路、求职困难联系在一起。
对基层女性来说,35岁这个年龄更为艰难。它意味着越来越窄的职业选择,逐渐逼仄的上升空间,日益沉重的生活负担。
她们不仅要和男性共同承担房贷、车贷,还要照顾家庭,承担母职、妻职的责任。
她们可能没有耀眼的学历和光鲜的履历,也鲜少关注网上热议的女性主义,只是脚踏实地地工作、生活,对抗人生的风雨,拒绝被社会定义的35岁危机。
她们中,有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妈妈,靠送快递撑起了家庭;有独腿的残障姑娘,在客服工作中收获尊严;有北漂十余载的女骑手,靠一单单外卖,在城市扎根……
无一例外,她们用双手的劳动开辟出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通道。
1. 单亲妈妈成为机电市场的“快递之星”
重庆金科五金机电市场,沿街林立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商户。路过时,能清晰闻见空气中冰冷的金属和机油味道。这里绝大多数工作都由男性承担,这里天然是他们的战场。
何勤是特别的,几乎每个快递公司都有安排在机电市场揽件的快递员,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快递员。每天早晨八点前,何勤便风驰电掣赶到市场,轻车熟路走进店铺招呼。客户惊奇她来得真早啊,却不知道开始工作前,她还得先送两个孩子去上学。
刚被站长安排到机电市场的时候,何勤还寻思,这里的商品多是沉重金属类的大件制品,十几斤重是家常便饭。自己身体蛮结实,估计使把劲儿就能搬得动。
但最开始,并没有人愿意把件交给她去寄。商户们用重庆话调侃:“哎呀,怎么派了个女娃子来搞快递,你别做几天就不做了。”何勤听了笑笑,大声回复:“怎么会不做了撒?我以后一直跑这里的!”看似闲聊的话语,实际上也是何勤对生活的承诺,她向来是个言出必行的姑娘。
就像过不下去,她就下定主意决定分开。何勤结婚时才22岁,丈夫是家里介绍认识的,两人磕磕绊绊过了十多年,有了两个孩子。身边人都劝她,这么多年都过了,女人嘛,那一个人的日子可不好过。但对方不赚钱不顾家,矛盾越来越深。
何勤觉得自己年轻时候过得有点迷糊,反而是30岁后突然想明白了一些道理:没有过不下去的日子,只有不努力的人。她学历不高,说不出太高深的话语,但她愿意践行自己相信的生活法则。
为了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2022年,何勤把超市2000多块钱工资的收银员工作辞了,心一横,加入了家门口的快递站,成了一名快递员。那一年,她刚好35岁,开始撑起自己和孩子的一片天。负责机电市场后,趁着送件的功夫,何勤每次都热情地推销自家的揽件服务,商户们虽加了微信,偶尔也会问价,但很少下单。机电市场像个小小的熟人社会,每个快递员都有自己的老主顾。大多数小商户都是赚辛苦钱,几毛钱的帐都算的清清楚楚,甚至价格一样也没必要换掉熟悉的快递。何勤吃了不少闭门羹,泄气也是有的。“什么时候才能让大家用上自己的快递?”她忍不住想。一天,有个商户老板晚上7点给已经下班的何勤发微信:“我有个急件,人不在店里,你能不能自己来拿。”何勤立马答应,从家里骑了电瓶车就往市场赶。老板脾气急,一直打电话催,何勤快速找到货物,赶在物流车出发的最后一刻送了上去,还自己垫付了运费。从这之后,这个叫老李的商户老板成了何勤的固定客户,不仅找她寄快递,还把她推荐给周围的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