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操心你的父母、伴侣、孩子
作者 Sixer
发表于 2025年8月

最近发现了一个扎心的真相:一个人不开心的根源,是心操得太多。

今天,我们就想和你聊聊,这种让我们吃力不讨好的“过度操心”。

喜欢过度操心的人,背后是什么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过度操心的人往往出于两种心理:

①“只有听我的,坏结果才不会发生”。

过度操心的人,常常担忧未来,担忧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会频繁关注关系中的另一方,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期待来行动,觉得只有这样,坏结果才不会发生。

这就是我们最避之不及的“控制欲”。

比如,过度操心的父母会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让孩子尝试任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主动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不允许孩子有自主选择权,也会频繁询问和叮嘱孩子的生活动态,甚至干涉孩子的朋友圈……

②“我必须替对方打理好一切”。

过度操心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救世主”心态:“我怕你做不好”“我怕你做错了”……

明明有些事情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但他们还是要将责任扛到自己身上。

但这种过度操心,常常会让对方认为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

这种过度操心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最终是为了满足自己。

所以说,过度操心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掠夺性很强的隐形控制行为。

过度操心的人,可能从未被好好地爱过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个人过度操心的根源,是没有足够的自我同一性。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