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根光纤里跑着880亿个光子,妈妈或许就是其中一个,永远照亮我的方向。
从废品收购站到清华实验室,“寒门博士”庞众望这一路走来,是残疾的妈妈教会了他最坚毅的步伐,也是残疾的妈妈给了他一个精神富足的人生。
2025年5月10日,庞众望被老家河北吴桥县特聘为吴桥智库专家和文旅形象大使,那天是母亲节前一天,他深情缅怀已经去世5年的妈妈:“妈,您看,我做得很好……”
妈妈坐轮椅都能笑,我凭什么哭?
1999年,庞众望出生在沧州市吴桥县庞庄村,2017年高考,他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并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资格。一时间,他的故事燃爆网络,大家唏嘘他身世的同时,更对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敬佩不已。
母亲因病卧床不起,父亲患精神分裂症,很多人都说,庞众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然而,在庞众望眼里,如此“不堪”的家庭背景,并不是自卑的借口,而是“命运的礼物”。
“如果苦难选择了你,你仍可选择将背影投给苦难,把笑容展现给世界。”这是庞众望在日记本里写下的话,也是他直面苦难生活的真实态度,而教会他这个道理的,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妈妈。
妈妈庞志芹患有先天性脊椎炎,导致半身发育不良,双腿被截肢,行动只能靠轮椅,但她依然积极乐观,每当生活遭遇波折,她嘴上总挂着一句话:人得往今后的生活看。
坚强的庞志芹,让身边人看到了“活着”的力量,也影响着庞众望,他琢磨着,妈妈坐轮椅都能笑,我凭什么哭?在妈妈的鼓舞下,庞众望也成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6岁那年,是庞众望生命中的至暗时期,他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急需手术,费用高达4万多元。一贫如洗的家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有人劝庞志芹放弃,不然日子没法过。但她爬上轮椅,坚持让庞众望推着她去借钱。
庞众望至今都不会忘记妈妈向亲友借钱时说的话:“众望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放弃他!”大家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纷纷伸出援手,更让人感动的是,庞众望康复出院之后,没有一个人催促他们还债。这份无声的支持,让庞众望更加下定决心,将来要报答父母和亲友们的恩情。
虽然没人催,但庞志芹还是没日没夜地缝制衣物,让年少的庞众望拿到集市去卖,攒钱还给人家。庞众望则不断地将废铁、塑料瓶、纸板捡回家中,积攒起来卖钱,还在妈妈的指导下,踩凳子学做饭。
苦难岁月,母子俩相依为命。一枚水煮蛋,两人推来推去,谁也舍不得吃;一碗馄饨,妈妈一定会留几个给儿子。
庞志芹不仅教会儿子生活技能,还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她给儿子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每天讲三个笑话。她说:“苦着脸解决不了问题。你看窗外的向日葵,它们向着太阳长,不是因为太阳暖和,是要开花给太阳看。 ”
在庞众望的记忆里,有这么一个片段,妈妈对他说:“曾经有医生说,我活不过20岁,但我觉得,我能翻个倍。”当时,妈妈微笑着,眼神清澈,目光温柔而坚定。
多年后,每每提及这段往事,庞众望的声音都会颤抖,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像妈妈这样的勇气,在面对别人对他的评价时,能非常勇敢地说“我想翻个倍”。
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手?
尽管家庭条件困难,庞志芹还是坚持送儿子上学,她说:“我一辈子没读过书,可羡慕读书的了,就想让儿子读书,尽量读好书。”
上学前,庞众望问妈妈,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庞志芹微笑着回答:“你承载着爸爸的希望,妈妈的希望,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期望,你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这番话,给了庞众望无限力量,他暗下决心,要成为家人的骄傲,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学校里,庞众望刻苦努力,成绩优异,高中时,他拿下了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各类奖状更是贴满了家里的泥土墙,成了最亮的一道光。每当听到旁人夸赞,庞众望会说:“这些奖状应该写妈妈的名字,没有她,我连6岁都活不过。 ”
初二那年,妈妈因严重贫血住院,庞众望不得不暂时中断学业,一边借钱,一边打零工。一天,他无意中听到医生说,妈妈的寿命比常人短,他擦干眼泪,发誓要跑赢时间,让妈妈早点过上好日子。
妈妈出院后,庞众望回到学校,更加发奋努力。2014年,他考入河北重点高中吴桥中学,庞志芹很高兴。
为了解决学费问题,庞众望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金,如实填写家庭情况。曾有人问,这样的家庭,不怕被别人看不起?庞众望回答:“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手呢?我妈妈那么好,大家应该羡慕我。”
顺利入读后,有师生想给庞众望捐款,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牢记妈妈的教诲,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自强自立。
离家求学,相距二三十公里,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庞众望担心妈妈,开学前,他写了30封信,让姥爷每天给妈妈读一封。信里大多是一个儿子对妈妈的“碎碎念”:“妈,记得吃药”“别喝生水”“不要舍不得吃饭”“让姥爷推着你出去走走”……
有一次,庞志芹病情恶化,被乡亲们送到医院,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她让大家帮着瞒住消息。直到放假,庞众望回家得知妈妈生病,心疼得眼泪直流。在医院陪伴妈妈的日子里,庞众望第一次对妈妈的病痛有了感同身受,妈妈身上深可见骨的伤口,成了他难以磨灭的记忆,鞭策着他奋勇向前。
2017年的高考,成了庞众望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妈妈用碎布给他缝了一块坐垫,庞众望揣着这块“平安符”进考场,最终以684分的成绩成为那年沧州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航空与动力专业录取。也是在那一年,他获评“中国好人”。
庞志芹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儿子替我读了书。”那些日子,庞众望仍坚持打零工,一边在小饭店刷着盘子,一边琢磨着:“清华有勤工俭学岗,我能养活自己。”
寒门出贵子,家里一时间门庭若市,很多好心人捐资捐物,亲友们也表示债务一笔勾销,但庞众望母子婉拒了这些好意,继续想办法还债。
不辜负妈妈给我起的名字
2017年的金秋,庞众望带着简单的行囊,前往清华大学。临别,庞志芹眼含泪花,喃喃道:“孩子,你已经长大成人,等到你毕业的那一天,妈妈一定会亲自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庞众望使劲点点头。
虽然庞志芹做梦都想去清华大学看看儿子,但因行动不便,也不想麻烦别人,她始终未能如愿。
刚进入大学,身边人才济济,庞众望并没有被吓退,反而斗志满满,慢慢开启科研之路。他几乎每天只睡4小时,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学习,三天三夜没出来,最后疲惫不堪的他被保安抬去了医务室输液。努力拼搏的庞众望,也因此有了一个外号,叫“精密仪器永动机”。
一晃数年,庞众望不仅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更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获得了直博资格。然而,2020年,就在大学毕业典礼前夕,庞志芹突然因病离世,年仅48岁。
庞众望悲痛欲绝,他原本憧憬着妈妈亲眼看着他身穿博士袍,站上学术巅峰,没想到竟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其实,庞志芹病重住院期间,庞众望正一边忙着毕业,一边面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临终前,她听到了儿子面试通过的好消息,浮肿的眼角溢出了笑意。
“妈妈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我能做的,就是在未来不辜负她给我起的名字。”母子相处多年,庞众望很少在妈妈面前流露语言上的情感,更愿意用行动来表达。妈妈去世后,他坚信妈妈依然“看得见”自己的行动,把对妈妈的思念化为动力。2021年,本科毕业后,他继续留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一年级的一个周六深夜,庞众望在实验室里和复杂的光网络模型“较劲”,思路枯竭之际,他决定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刚浇到头顶的瞬间,庞众望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水流的轨迹和光纤信号的传播惊人相似,这一灵感,帮他解决了足足困扰3个月的高精度定位难题。
就这样,庞众望的第一篇SCI论文思路在浴室里诞生了。老师惊叹之余,感慨道:“这个从泥泞里爬出来的孩子,把每个细胞都变成了科研燃料。”
那些年,庞众望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还被评选为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庞众望的逆袭之路,是一个把人生剧本撕碎了重写的故事。故事中,没有双腿的妈妈,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路;大字不识的妈妈,用最质朴的智慧教会了他如何抗争命运。妈妈用残疾的身体,教会庞众望如何完整地活着,更用一生的苦难,为他托举起一片光明的前途。
这样的精神富养,足以让庞众望在今后的人生中,胸有山河,所向披靡。
而今的庞众望手握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从事自己最热爱的科研工作,内心也更加从容强大。2025年4月,他在清华大学一场对话论坛上的发言“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被网友怒赞,更被《人民日报》、央视网转发。
每一次科研上的突破,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是对妈妈最好的告慰。如今,每当提起妈妈,主攻光纤传感技术的庞众望会这样形容:“每根光纤里跑着880亿个光子,妈妈或许就是其中一个,永远照亮我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