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学业的好坏,而在于能否找到兴趣所在,能否保持内心热爱,是否有勇气追逐梦想。
赵冬梅是北京大学教授,家住北京海淀区。都说海淀妈妈是全国最“卷”之一,加上职业身份,她应该是“战斗机中的战斗机”。可是儿子初二就辍学时,她竟然坦然接受了……
我觉得孩子保持点天性挺好
我和爱人都在北京大学工作,我研究历史,他研究生物。虽然我俩都有高学历,但对儿子浩然,我们是放养的。
我小时候没上过学前班、补习班,上学后成绩却很好。在我的认知里,课堂知识很容易,不用提前学,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所以,浩然上幼儿园时,我给他选的幼儿园也是主张快乐游戏的那种。
浩然精力旺盛,从幼儿园回来,每次都在小区玩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一天,他把头磕破,血流了一脸。我看见吓了一跳,赶紧带他去医院,医生给缝了2针。几天后,他又把头磕破,再次去医院缝了2针。1个月,他的头上就缝了4针。幼儿园老师见了我,无奈地摇头:“哎呀,你家浩然太调皮了。”
浩然的童年无忧无虑,不学小学知识、不补课,每天疯玩。然而上学后,他傻眼了。
上语文课,老师念“a、o、e”,全班同学马上跟“i、u、ü”。老师默认所有同学都会:“好,既然大家都会,那就过了,咱们进行下一步。”
浩然坐在那里,看看左边的同学,又看看右边的同学,再看看老师,一脸蒙。敢情全班同学就他不会!
浩然基础不行,还贪玩。课间,很多同学不出去玩,抓紧时间做作业。他不仅课间不做作业,放学后还因为玩得太嗨而忘了做作业。一次,老师让他一次性地把一周作业补齐,他一直补到深夜,气得哇哇直哭。
偏偏周围的同学在学习上很“卷”。晚上,浩然约同学出来玩,对方十有八九说不行,不是要上钢琴课就是要补文化课。
2008年,我在德国教书,我爱人带浩然去探亲。在学校,我跟我的德国同事介绍:“这是我爱人,这是我儿子。”提到我儿子时,浩然不知怎的,滚到地上去了。
后来,我的德国同事说:“之前来的北大老师的孩子个个干干净净的,就你的孩子例外。”但我觉得孩子保持点天性挺好,所以他玩泥、爬树、摸爬滚打,我从不拦着。
当时,我们住海淀区,海淀妈妈是全国有名的“鸡”娃妈妈。她们的脑海里有一张信息图,对上什么班、通过什么渠道能提高孩子上名校的可能性都门儿清。
按理说,我作为海淀妈妈,加上职业身份,应该是“战斗机中的战斗机”。可我工作太忙,我爱人也不操心,而且我俩都是想法简单的人,觉得孩子是北大教职工子弟,上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相对容易,孩子稍微努努力,以后随便考个什么大学就行。
父母大意加上孩子贪玩,导致浩然的学习一直不太好。到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对浩然很友好,经常鼓励浩然,而且教学不是“填鸭式”的,浩然开始用心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