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并不方长,当下即是最好的时刻
作者 傅淑青
发表于 2025年8月

结婚、生子、建房、创业,在她人生顺风顺水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开始无情地转动。丈夫再次掉进赌博的泥潭,输到倾家荡产;她不幸遗传上家族特有的共济失调,自由行走的权利突然被老天无情收走。

命运残酷的作弄没有将她打倒。她顶着农村世俗的眼光,坚持离婚,成为单亲妈妈;她倾尽所有,争取孩子抚养权,培养出一双人格健全、性格开朗的子女,成功将他们送进大学;面对不可逆的残疾,她从不认输,从不向命运低头。

她的生活布满常人难以想象的荆棘和坎坷。即便如此,她仍对生活满怀热爱和希望,依然常怀感恩之心,想用绵薄之力反哺社会。

再苦再难,好好活着

2004年,31岁的张文霞双腿出现异样。最初只是酸胀麻木,渐渐地使不上劲,无法抬起来,膝盖像绑了几十斤的沙包,步态一日日踉跄起来。

控制不好双腿的平衡,张文霞常跌倒,跌得鼻青脸肿。只要一出门,就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还有调皮捣蛋的小孩一边嘲笑,一边夸张地学她的步态。

不只是她,张文霞的父亲和哥哥都有这种腿病。父亲的双腿是婚后不灵活的,他跑遍了省内所有出名的医院。医生怀疑是共济失调,这是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发病原因不详,具有一定遗传性,治愈希望渺茫,病情只会一日日加重,直至完全瘫痪。虽不致命,却是温水煮青蛙般的折磨。随着病程加重,病人心态会日渐失衡,甚至出现抑郁和狂躁倾向。

张文霞的哥哥是小学阶段发病的。哥哥从小读书用功,成绩很好,父母对他寄予厚望。腿脚不好后,哥哥辍学了,他跟父亲一样,走路摇摇晃晃,风一吹都能倒。

家里所有重担都落在张文霞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母亲独自承包茶山和鱼塘,白天出工,晚上做手工活贴补家用,在洋油灯下干到凌晨,熬到双眼通红。

母亲把每分钱都掰成两半用,为丈夫和儿子寻医问药,可效果甚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文霞8岁就帮母亲挑谷子。稍长一点,又把挑水、挑粪、挑肥料的活包了下来。初中三年,张文霞所有空余时间都跟着母亲做钩花。初中毕业,张文霞学了裁缝,跟小姐妹一起,前往河北石家庄的服装厂上班。

几年后,母亲身上莫名其妙发出淤青,身体不比从前,不能再日夜操劳。村里人说母亲病了,老张家的顶梁柱没了,这个家铁定要倒。张文霞心中憋了口气,从石家庄回到浦江,白天在服装厂上班,空了料理茶山和鱼塘。凭着一股子干劲,几年下来,张文霞还完外债,造了新房,帮哥哥娶了媳妇,还买了辆农村稀有的摩托车。

28岁那年,经表亲介绍,张文霞与大她4岁的同乡结婚,陆续生下女儿辉辉和儿子龙龙。两个孩子是家里的希望,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负担。为了赚钱养家,她鼓动丈夫辞职,两人带上刚出生的儿子,到人生地不熟的湖州织里,做起绣花生意。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