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系统性变革强化主流媒体担当
作者 郭姜宁
发表于 2025年8月

当前,我们身处科技革命奔涌的时代,人工智能以其重塑千行百业的磅礴之力,为传媒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传媒业乘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2025年6月11日,2025传媒年会在江西抚州召开,笔者应邀代表出席,并在年会所设人工智能与传媒业发展分论坛上致辞。该分论坛的主题是“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传媒业高质量发展”,在此笔者与大家分享自己对这一主题的几点思考。

一是站在时代潮头,主流媒体要以满腔热忱拥抱人工智能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绝非偶然,它是科技创新持续精进的必然成果。从信息精准分发到内容智能生产,从用户体验重构到传播效能跃升,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新定义新闻传播的边界。五年前,听一位专家说,人工智能很快就会代替手工写作,超过一般记者的能力时,当时笔者还将信将疑,今天笔者已经毫不怀疑。主流媒体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传媒业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整个行业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面对人工智能,彷徨、犹豫、观望者终将落伍。唯有满腔热忱、主动拥抱者,方能立于时代潮头。

因此,我们应积极投入这场新的传播革命,以开放的心态、前瞻的视野,学习、理解、掌握并应用AI技术,将其视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而非洪水猛兽。唯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化其为翼,帮助我们在信息传播的浩瀚星空中飞得更高、更远,传媒业系统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二是坚守“喉舌”使命,以创新实践赋能新闻本职工作。新闻工作者是党、政府和人民信赖的“喉舌”,肩负着传递真相、凝聚共识、服务大局的神圣职责。这也是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最为深刻的体会。在AI浪潮席卷之际,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更应率先垂范,成为运用最新科技赋能主责主业的先行者、成功者。

拥抱AI,绝非削弱“喉舌”功能,而是为其插上创新的翅膀。AI驱动的数据洞察,使我们能更敏锐地感知社会脉搏,为精准引导與论提供坚实支撑;智能辅助的采编工具,极大释放了生产力,让记者编辑将智慧聚焦于深度调查与思想锤炼,由战术性操作变成战略性策划思考;算法推荐与人工把关的“双轮驱动”,确保主流价值的声音在信息洪流中始终嘹亮,且高歌猛进。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党媒姓党”的原则,这是主流媒体发展的目标方向;而AI则是强健肌体的崭新工具,是得力助手。我们要以“创造性转化”的智慧,将AI深度融入策、采、编、发、评等全链条,锻造出更高效、更贴近、更具穿透力的新闻产品与服务,切实做到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直面变局挑战,以复合型人才扛起时代担当。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充满不确定性。信息战、认知争夺日趋激烈,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临复杂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传播中国好声音,如何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主流媒体及其从业者肩负的责任愈发重大。驾驭好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已不仅是提升效率的需要,更是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保家卫国、提升国际话语权战略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要求主流媒体从业者必须向“复合型人才”加速进化:既要坚守新闻理想与专业操守,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又要掌握数据思维与智能工具,成为技术赋能的“多面手”。

唯有如此,新闻工作者才能在海量信息中精准辨识、在技术迷雾中坚守导向、在复杂與论场中有效引导,完成时代赋予主流媒体的重任。这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中国新闻工作者无上光荣的时代担当!

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主流媒体必须主动拥抱、科学驾驭、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坚守正确导向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唯有如此,主流媒体才能在科学技术的洪流中锚定方向,在时代变局中破浪前行,真正肩负起壮大主流思想與论、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历史使命。

是党和政府与报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宗旨是维护报纸行业和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加强与报业相关行业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协作,促进行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推进各报社经营管理机制、体制的改革,全心全意为报纸行业和会员单位服务。未来,将顺应报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人工智能在全行业的应用,促进报业媒体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副理事长)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