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主流媒体开展了主题多元、内容多样、形式多彩的短视频创作,精准捕捉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的高光时刻、拼搏历程与动人故事,定格珍贵画面,传承体育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奥运赛事的关注度,塑造了专业权威的媒体形象,成为连接体育赛事、大众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2024年8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央视频平台及其相关账号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全网阅读量突破145亿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30.3亿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热榜283次,单条播放量超过100万的短视频有521条。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短视频在奥运传播、体育传播活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笔者以我国主流媒体创作的巴黎奥运会主题短视频为研究对象,立足传播学相关理论,从选题立意、表达叙事和制作剪辑等角度系统阐释其创作特征与策略,为以后重大体育赛事的短视频创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多要素融入选题立意,多视角呈现精彩奥运
在奥运会这场全球瞩自的重大体育赛事中,短视频创作必须有独到视角和高远立意,以此才能更好地诠释奥运精神,完成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巴黎奥运会期间,各大主流媒体通过将中国元素、典型人物、民族情感与奥运精神巧妙融合,构建起了以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桥梁,向国内外受众传播了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
1.突出文化要素,中华文化诠释奥运精彩。文化认同是国家民族凝聚力及国家认同的基础,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性的包容和理解,通过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要素的深度结合,能够提升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提高全球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主流媒体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的短视频创作将中华文化元素与奥运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向世界展示了既坚守经典又锐意创新的大国形象。例如,人民日报2024年7月25日推出的《国风拉满!当大圣遇上奥运有多燃》和《当中国功夫遇上巴黎》等短视频,选择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典型的“齐天大圣”和中国功夫等文化元素作为创作线索。前一条短视频以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为串联逻辑,运用2D水墨画的视觉风格,描绘了大圣在篮球、曲棍球、水上运动、乒乓球和霹雳舞等多种运动中自如切换的场面,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进行了完美融合。同日推出的另一条短视频《当中国功夫遇上巴黎》,聚焦非遗武术这一经典文化元素,借助武术表演为中国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其中,峨眉剑、太极、空翻等非遗元素在塞纳河畔的表演,在展现文化自信的同时向国内外受众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强化人物要素,奥运精神融入人物故事。在巴黎奥运会赛事传播活动中,主流媒体创作的短视频除了对各竞赛项目成绩予以展示外,还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人物故事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例如,陈芋汐与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台跳水比赛中勇夺金牌。2024年7月31日,《新闻联播》节目的“联播一瞬”合集推出《全红婵、陈芋汐家乡亲友团见证巴黎奥运会摘金时刻!》短视频,通过关注典型奥运人物背后的亲朋好友等人物群像来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奥运故事,并借此将亲友团观看比赛的激动时刻与受众的情感体验无缝连接,使受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典型人物的奥运故事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激励。2024年7月30日,“联播一瞬”合集发布的短视频《这就是奥林匹克》,视频中获得乒乓球混双金牌的中国选手诚挚地邀请获得银牌的朝鲜选手和获得铜牌的韩国选手共同站上最高领奖台合影留念,这一跨越国界的友谊瞬间被记录下来,成为奥运赛场上的感人一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体育活动超越国界的魅力,还传递了团结与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3.注重情感要素,赛场竞技激发民族情感。民族情感是民族认同的心理基础,在维系民族团结的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黏合作用。各大主流媒体还通过直接表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奥运健儿助威、为中国军团加油。央视新闻抖音账号于2024年7月29日发布短视频《为祖国争光吧朋友们!》,作品以14岁滑板运动员崔宸曦为主角,以她童年时期的一句高呼“为祖国争光吧朋友们”为开场,通过稚嫩的声音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并迅速将画面切换到她在巴黎奥运会滑板赛场上拼搏的英姿,伴随着振奋的旁白和字幕,向受众展示了她为国争光的辉煌瞬间,也激发了受众的民族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