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倍速观看是网络用户经常选用的视听消费行为,其使用等比速度调节方式改变原视频播放速度,并且不会影响内容的色调、画质等其他属性。新京报曾于2019年9月进行了一项针对倍速观看的调查采访,在214名18~40岁的受访观众中,有近七成( 67.38% )的观众习惯采用倍速模式观看视频。可见,倍速观看视频已成为青年群体的视频消费惯习。从录音技术发明开始,“倍速”播放就已经应用于人们的信息接收活动中,但其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还要归功于视频时代。如今,B站、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优酷视频、抖音与快手等各个长、短视频平台都已提供倍速播放功能,且界面形态也从“横屏”扩展至“竖屏”。倍速观看功能不只是对播放速率的机械调节,而是通过GAI技术理解视频内容,完成对海量视频信息的筛选和叙事的重组。基于这种技术特性的质变,笔者尝试将倍速观看行为置于加速社会与GAI技术的双重语境下进行考察。
一、GAI技术的赋能和加速社会的驱动
GAI技术重构了观看的技术底座,社会加速机制则塑造着技术应用的现实土壤。技术革新与社会时间结构共同构成了倍速观看演进的驱动力。
1.GAI技术赋能倍速观看向智能化阶段跃迁。数智时代,倍速观看依赖GAI技术带给观众全新的观看体验。以腾讯视频为例,该平台开发出了“AI倍速”功能,可以基于多模态的内容分析功能识别视频文本中的语义和节奏特征,为观众自动匹配合适的观看速度。这一功能可以保证观众在视频剧情的高潮部分保持原速观看,深入体会视频内容和情感;而在观看过渡性情节时,则可为观众提供智能动态加速播放功能,形成差异化的智能分配认知负荷。此外,基于GAI技术的“概括/总结”功能,也可以被视作倍速观看的形态延伸。例如,百度网盘、B站等推出的“AI视频总结”功能不但可以概括整个视频的核心内容,还可以自动将视频内容分段概括,并通过“章节导览”的形式,使观众自动跳转到目标章节进度进行观看。这种从固化的“线性调速”到“非线性跳转”的转变,标志着观看行为已突破传统时间轨道。
2.加速社会驱动倍速观看成为视频消费惯习。在现代生活中,忙碌的节奏似乎无处不在,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仿佛已然消逝。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Rosa)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中指出:“检视我们生活的质量与结构,必须聚焦于我们的时间模式。”他通过“社会加速”这一概念来描述现实生活效率提高的现象,并认为社会加速有不断循环反复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步调加速。一是科技进步的加速,即运输、传播的日益提速,如飞机、高铁等交通设施提高了运输速度,互联网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二是社会变迁的加速,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变革速度加快,全球化和数字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和更新。三是生活步调的加速,表现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紧迫感日益增加,渴望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务。不难发现,倍速观看与上述三种表现有着内在联结:倍速观看在“科技进步”的加速中产生,随着“生活步调”的加速与人们的欣赏(娱乐)活动统一起来,最终在“社会变迁”层面不断发酵。
二、技术加速:观看节奏与需求变化的成因
技术加速不仅改变着视频播放的物理速率,更重构了观众观看行为的底层逻辑。当GAI技术介入视觉消费时,观看节奏的智能适配与注意力资源的算法调配,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倍速观看的新范式。
1.GAI技术重构了观看节奏的时空逻辑。我们可以说社会加速带来了倍速观看的技术发展,也可以说诸如“AI倍速”“AI视频总结”等倍速观看功能影响了现代人的观看方式。但更加合适的说法是,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倍速观看现象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