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背景音乐作为一种伴随短视频内容播放,用以增强视觉体验、营造特定氛围、传递情感信息、辅助叙事的音乐元素,通过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间接地影响观众的情感反应与认知体验,不仅为短视频内容创作引入了多元化的感官维度,也成为创作者个人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隐性载体,使用户在“视觉 + 听觉”的感官联动中,获得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情感能量。然而,若背景音乐的使用仅停留在听觉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层面,可能导致其审美价值的浅表化。因此,探讨情感在短视频背景音乐使用中的作用机制、重构短视频背景音乐的情感传播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背景音乐的审美层次,还能进一步增强短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快感激活:短视频背景音乐中的情绪感染
情感传播活动往往起始于用户在传播者的刺激之下产生的情绪波动与心理反应。在短视频的传播环境中,背景音乐通过节奏、风格与内容等元素与视觉画面相配合,激活用户的情绪体验,对提升短视频内容的吸引力、激发观众共鸣、优化信息表达方式有重要作用,但也容易出现审美粗浅化、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化等问题。
1.音乐节奏聚焦瞬时注意。节奏作为短视频背景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动态性,构建了一种既有序又富含变化的听觉结构,能够有效地引导用户进行认知资源分配。美国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Fiske)提出的大众文化快感理论认为,快感是大众文化传播最基本的内驱力量。在短视频中,富于变化的背景音乐配合画面内容切换、情节发展,为用户构建了心理节奏与情绪节奏的动态组合,带来视听同步的沉浸感知体验,触发用户的愉悦感知,实现信息传播的“瞬时聚焦”。然而,受短视频用户审美偏好与消费模式的影响,短视频在内容主题、表现方式以及传播渠道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户进行深入认知加工与深度体验的主动性,若在短时间内无法引领用户进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则易导致用户产生进一步的空虚感。
2.音乐内容提升叙事效能。在短视频中,信息的传递呈现出高度凝练与即时性的特征,动态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元内容形式与背景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超越单一感官维度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这种多模态的信息整合特征填补了视觉元素之间的空隙。在视觉与听觉的双向互动中,背景音乐作为一种隐形的叙事线索,通过构建情感语境、增强叙事张力以及传达象征意义等方式,创造了一种更为丰富、立体的观看体验环境,为短视频的叙事提供了更多的层次与深度。用户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更容易深入地理解内容,获得认知与情感交织的快感。但若在短视频创作中过度依赖音乐的歌词、主题、旋律等显性内容元素,则会因背景音乐的千篇一律而使短视频内容的差异性和创新性受限。当大量视频作品都采用相似甚至相同的背景音乐时,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感。
3.音乐风格强化记忆识别。音乐风格作为音乐在旋律构造、节奏安排、和声运用及器乐配置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特性和风格倾向,能够传递多样化的情感,并在短视频中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不同的音乐风格将引导用户形成特定的记忆关联。在短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背景音乐风格所诱发的情感反应能够增强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记忆编码效果,那些熟悉、简单且易于识别的背景音乐将快速激活用户情感,提升观看体验。在短视频传播场域中,娱乐性元素成为用户记忆识别的关键要素,旋律单一、歌词诙谐的“洗脑神曲”成为用户获取愉悦感的重要途径。但若长期暴露于低俗、单一或缺乏深度的视听内容中,用户的审美标准可能会逐渐降低,对高质量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兴趣也会减弱。

二、感知深化:短视频背景音乐的情感询唤
感知深化是用户从他者的情感体验中汲取并感知到自己情感的过程。在短视频传播语境中,背景音乐不再仅是视觉元素的陪衬,而是一种富于情感的传播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