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的机遇与路径优化
作者 张菁菁
发表于 2025年8月

新媒体蓬勃发展使信息传播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高校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同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发展与壮大,由麻丽爽所著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探索》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笔者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潮流,着眼于如何通过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基于第一手资料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寻找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时代机会,解决现实困难提供必要指引。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创新动能,既通过多元载体拓展教学资源边界,又依托数字平台重构教育时空维度,更以交互升级推动精准化育人,三者协同构建起立体化教育生态,为思政教育现代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赋能多维资源:搭建开放式教学素材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革新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创新产生短视频、社交互动、在线教育等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推动教育资源突破原有界限,实现深层次高维度共享。本书提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借助线上平台,快速获取时政热点剖析、典型案例分析、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等教学素材。这种资源供给模式可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及爱好,有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各类爱国事迹视频,用生动的素材去打动学生的心弦,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书中还进一步指出新媒体平台上的知识讲解类视频以及在线课程等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教学方案和形式的选择,教师可按照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去筛选、整合碎片化的网络资源以便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突破时空边界:打造全场景学习生态圈。新媒体技术借助其数字化、即时性与交互性的特性,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线上延展到线下,打造出资源高度融合的全场景学习生态圈。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受传统授课的局限,而是构建起无边界的学习场域,学生可便捷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后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直播课程继续深耕知识。高校借助线上平台开设公共课程,清华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线上课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品课程等资源,不仅面向本校学生开放,还在网络平台上与全球学习者分享。学生既可以学习本校的课程,还能接触到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库,这种教学空间和内容的延展,提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使思政教育深度覆盖范围更广的学生群体。

书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探索

作者:麻丽爽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76.00元

革新交互模式:构建立体化对话体系网。新媒体为师生的互动沟通构建起立体多元的互动交流体系网,学生可凭借在线讨论、留言、私信等多种形式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表述自身的看法主张;教师同样能及时地知晓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困惑,从而调整教学相关内容,把“大水漫灌”式的统一教学改成“精准滴灌”式的个别化指导。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