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冷知识
博物馆里的文物、展览以及博物馆本身都有许多让人好奇的地方,神秘而又充满着吸引力,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关于博物馆的“冷知识”。
文物都是如何命名的
有些文物是自带“姓名”的,部分文物本身自带题记或铭文,可以据此命名。如越王勾践剑上就有“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故后期被直接命名为“越王勾践剑”;还有荆州博物馆所藏“兵辟太岁”铜戈,也是因为刻有铭文“兵、辟”“太、岁”而得名。
有一些名字不详的文物,需为其重新命名。在给文物定名的过程中,一条重要标准是“观其名,知其貌”。为此,一件文物的名字往往由三个要素组成:年代、特征、器物通称。
为了方便编目和辨别,避免雷同,一些更细节的特征也要加在名字里,织绣类文物在命名中往往会加入质地、工艺、纹饰内容等信息,器物类的命名中会加入器形特征和形制,如湖北省博物馆所藏的明代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纹帽顶。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