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民间传说中,沈氏有个动听的名字,叫沈珍珠。但在正史中,已婚女性按照惯例,仅留下一个姓氏,叫沈氏。
历史上的沈氏,出身江南名门“吴兴沈氏”。从东汉到唐朝的数百年间,吴兴沈氏子孙,人才辈出。在《旧唐书》中,关于沈氏入宫的记录,仅有寥寥数语:“父易直,秘书监。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太子男广平王。”一个“赐”字,似乎也暗含着沈氏相对卑微的身份。
尽管如此,给东宫遴选“良家子”还是马虎不得。根据记载,与沈氏一同入选东宫的“良家子”还有四人,她们皆是“细长洁白”之人。可见,沈氏的神貌体态多半“纤瘦苗条”,兼具江南女子书香知性之美。温婉动人的沈氏初入宫,大概还是很讨皇孙——广平王李俶(即李豫,日后的唐代宗)的欢心。不久后,沈氏怀孕。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月,李俶的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降临人间。对于唐玄宗而言,李适的降生就如同“天宝”年号所昭示的一样,是上天赐予其荣享四世同堂的至宝。所以,李适出生仅半年,就被曾祖父赐封奉节郡王。
沈氏母凭子贵,即便不是王妃,凭借李俶、李适两父子在唐朝宗室的地位,理应在史书中留下一些侧影。但查遍唐史,生完儿子后,关于沈氏生平经历的记载便出现了断档。
《旧唐书》载:“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代宗遣使求访,十余年寂无所闻。”
《新唐书》和《唐会要》的记载大致相似。
掖庭,即唐朝皇宫特设的“女子监狱”,专门用于关押犯罪官僚的女性亲属及犯了错的后宫宫女,关在里边的人,除了会受到行动上的限制,更会因此被籍没成黑户,终身成为当权者驱役的奴隶。
也就是说,根据现有史料,除了能确信沈氏在安史之乱中曾被叛军俘虏关押外,在天宝年间整整15年里,她的经历可谓一片空白。
二
天宝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关于沈氏的记载是被故意抹去了,还是历史中的她确实缺乏“主角光环”,活成了后宫佳丽三千中的芸芸众生?沈氏的历史空白,或许与广平府里的另一个女人——崔氏,有直接的关系。
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崔氏正式嫁予李俶,为广平王妃。她是杨贵妃与宰相杨国忠的外甥女,韩国夫人的女儿。众所周知,崔氏的小姨杨贵妃是晚年唐玄宗心里的“白月光”,只要她有所求,无论是摘荔枝还是种石榴,唐玄宗都会第一时间安排上。正因如此,杨贵妃的崛起,使得其背后的整个杨氏家族成为天下为之侧目的皇门豪族。
史载,“(崔)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在小姨杨贵妃与整个弘农杨氏的帮衬下,崔氏在广平王府中有恃无恐,经常如母老虎般肆意发威。可以想象,在崔氏的威压下,其他位份不如她的王府姬妾,在府中过得会有多么艰难。
李俶与崔氏的结合,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应该只是一出政治联姻,双方并无过多真情流露。不过,只要“母老虎”崔妃一直坐稳广平王妃的宝座,李俶就不可能对沈氏有太多亲密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