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炉铜水从这里淌出
发表于 2025年8月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个铜工业基地……铜陵如何“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新中国铜工业为何会从这里起步?通过安徽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让我们一同回顾新中国铜工业的起步和辉煌。

千年炉火耀铜都

“铜陵于1956年10月建市(时称铜官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面积1113平方公里,人口67.8万人,是中国古铜都。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其矿山采掘、炼铜和铸器活动,始于商代早中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铜陵地阜物华,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通过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99年《古铜都辉煌的五十年》不难看出,古往今来,铜陵一直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产铜基地。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诗人李白游历铜陵时留下的千古绝唱,还原了唐代铜官山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的铜冶炼场景。

其实,自东周时期,铜陵先后隶属吴、越和楚,频繁的交战加大了此地铜矿的开发。秦汉至唐宋时期铜陵铜矿采冶活动达到鼎盛阶段,成为铜采冶中心之一,历朝政府选择铜陵置官冶铜,如西汉的“铜官”、六朝的“梅根冶”、唐代的“铜官场”、宋代的“永丰监”等。光辉灿烂的铜文化,为铜陵这座城市点缀了一抹古朴厚重的色彩。

档案中还记载道,“鸦片战争后,英、日等帝国主义者相继来此掠夺矿产资源,使得整个矿区一片荒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铜官山作为重点开发地区之一,多方调集人员,筹备物资,积极进行矿山的恢复建设工作,铜陵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古老的矿山又焕发出青春活力,一座崭新的工矿城市在昔日的荒山野岭迅速崛起。”

铜,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机械、化工等领域,在大国角力中举足轻重,更是基础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1949年10月1日,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铜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十分匮乏。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同年12月29日,第一次全国有色金属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恢复建设铜官山铜矿。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