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智慧赋能安徽桐城婚调工作
夏日,安徽省桐城市妇联“六尺巷”婚调室内,张女士和王先生夫妻二人剑拔弩张的架势,让原本闷热的天气似乎更灼热了些。调解员胡素平用幽默的语言打破沉默,安抚双方情绪,了解情况,找到症结,展开劝解。
“家是讲爱的地方,一个拥抱可比讲理重要多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推心置腹之后,心结打开,胡素平笑着让两人把“拌嘴、拉扯时的情形”演了一遍,“演着演着,他们自己也乐了,给了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最后手拉手离开。”
桐城市妇联副主席、“六尺巷”婚调室负责人胡素平,指着墙上醒目的“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调解工作法,向记者表示:“‘六尺巷’里的‘礼让、和合’智慧,蕴含着化解矛盾的‘法宝’:引导当事人互相礼让,同时注意用情理法的‘标尺’做到于法有据、进退有度,才能实现‘事心’双解。”
汲取“让”的智慧
桐城闹市区,绿荫如盖,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六尺的古巷,参观者络绎不绝。巷子的尽头,一座汉白玉牌坊耸立,上面镌刻着两个大字:礼让。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首耳熟能详的“让墙诗”,源自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的故事,由此得名的“六尺巷”,更是中国和谐礼让的典范。
近年来,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创新推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将“礼让和谐”文化融入基层治理。2021年11月,市妇联结合家庭工作,打造“六尺巷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如今,244个婚调室已覆盖全市各村(居),年均调解纠纷近3000件。
何谓“让”?“绝非一方委曲求全,一方得寸进尺。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