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 深不可测的水下秘境
作者 马志飞
发表于 2025年8月

滇中明珠 人间仙境

抚仙湖坐落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市、江川区与华宁县之间,宛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滇中高原之上。其地理位置独特,北依梁王山,南接星云湖,湖面辽阔,面积达216.6 平方千米,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

关于抚仙湖的名称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派遣天上的两位仙人下凡巡视人间,二仙陶醉于抚仙湖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最终化为两座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于湖边,抚仙湖也因此得名。这一传说为抚仙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仙气。据史料记载,抚仙湖在唐朝时被称为“大池”,宋朝时名为“罗伽湖”,此外,还有“澄江海”“青鱼戏月湖”等别称。《明史》中记载:“北有罗藏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由此可见,这里至明朝时才以“抚仙湖”命名。

古往今来, 抚仙湖以绝美的风光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明代文学家杨慎在流放云南期间,曾游历抚仙湖并留下诗作, 其中有一首写道:“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在杨慎眼中,抚仙湖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竟然胜过了杭州西湖。或许,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美学评判,而是饱经沧桑的诗人对生命本真的深情叩问,是诗人对纯粹自然的无限向往。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游历至此,他在游记中写道:“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的自然风光四季各异,美不胜收。春日,桃红柳绿,万物萌动,一片生机盎然;夏日,碧波荡漾,清风徐徐,是避暑的绝佳去处;秋日,金风送爽,湖光山色更显宁静致远,渔舟唱晚如诗如画;冬日,群山银装素裹,湖面如镜,别有一番风味。更有趣的是,在抚仙湖西岸的红山咀,有一片颜色鲜艳的粉红色沙滩,细腻的砂砾经湖水冲刷与阳光折射,呈现从浅粉到深红的梦幻色彩,这里因而被游客们戏称为“小马尔代夫”。

红山咀有一片粉红色沙滩
抚仙湖

构造湖盆 深不可测

抚仙湖水以清澈著称,其平均透明度在5米以上。之所以达到这样高的透明度,是因为抚仙湖属于典型的构造断陷湖,湖水非常深。调查数据显示,抚仙湖平均水深95.2米,最深处达158.9米,蓄水量高达206.2亿立方米, 约占云南省湖泊总储水量的78%。也就是说,云南省其他所有湖泊的储水量加在一起尚不足抚仙湖的一半。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