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资金何来
作者 谢玮
发表于 2025年8月

地下管线“更新”补齐民生短板,工业厂房“焕新”变身活力街区,古建综合改造传承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变化的背后,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钱从哪里来?​​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城市更新工作离不开资金支持。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与新建项目不同,城市更新项目往往需要“留、改、拆”并举,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涉及面广,复杂性远高于传统的地产开发。这对资金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破解城市更新“钱袋子”难题,成为当前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关键课题。

政策资金持续加码,鼓励多元化投融资

从北京市首钢老工业区更新,到重庆市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从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到上海市临汾路380弄社区更新……近年来,各地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惠及百姓生活。

在此前召开的发布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说,“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城市更新,包括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1594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以来安排153亿元支持城中村改造,以及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超4250亿元支持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项目。

举例而言,财政部与住建部先后开展了两批“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竞争性评审工作。2024年,首批确定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等15个城市。今年,第二批再纳入北京、天津、唐山、包头等20城,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200亿元支持这些地方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

“目前财政补助资金已经下达40%。”记者从首批某市了解到,该市以“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为契机,推进供热、燃气、污水管网等多项市政工程建设。

“从资金来源看,当前城市更新仍以政府性资金为主导。”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向记者介绍,整体来看,城市更新的资金来源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财政补助、专项债以及金融机构信贷等多个维度。

温来成分析说,随着城市更新规模持续扩大,政府性资金占比过高将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地方财政承压明显,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可能加剧债务风险;二是部分项目公益性强、盈利空间有限,因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因此,必须创新思路破解资金难题。

今年5月,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其中明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