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老街成撬动消费新支点
作者 侯隽
发表于 2025年8月
苏州十全街经过综合改造提升后,街道焕然一新。

曾经的闲置老锅炉房变成集康养照料、社区服务、邻里商业的社区综合体,曾经荒草丛生的空地变成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曾经衰败的商业街道变成了长三角文旅消费十大创新场景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更新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老房子不仅变成好房子,还拓展为“好街区”,实现了空间焕新和幸福赋能,成为撬动消费新支点。

用“绣花功夫”把老房子变成好房子

“这是我们厂以前的宿舍楼,我住了40多年,过去小区环境很一般,还有很多乱搭乱建,好多老邻居都把房子出租搬走了。如今,房子不仅仅是旧貌换新颜,好几个老朋友又搬回来养老了。”湖南省浏阳市淮川街道百川里片区的居民李金华对本刊记者说。

淮川街道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素娟介绍,淮川街道百川里片区属于城市老城区,整个片区有很多老厂房家属区,包括煤炭公司宿舍、房产局宿舍、抽纱厂宿舍等,大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造前,片区普遍存在建筑破旧、地上地下线缆凌乱、路面破损、污水横流、配套功能缺失等老旧小区通病,因此成为浏阳积极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何素娟说。

百川里片区改造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2023年12月全面竣工。据了解,项目涉及36个小区、81栋住宅楼、1830户居民,总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1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516.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91.5万元、县级国有企业投资7600万元、居民自筹900万元。

据当地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与居民深度协商,采取了“基础类改造应改尽改、提升类改造量力而行、公共服务精准补短板”策略。

这次改造不只是简单的“涂脂抹粉”,而是系统性的功能再造:地下管网全面更新,屋顶防水隔热加固,楼体节能保温层铺设,加装电梯解决痛点。尤为关键的是,将小区围墙内外的“微循环”一并打通,利用边角地增设口袋公园与健身路径,并将闲置旧房改造为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

如今的百川里片区,行道树与房屋立面的山水画相映成趣,口袋公园花香四溢,居民在风雨走廊里悠闲聊天。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